盲盒批发进货渠道正品-三四毛钱玩具竟能拆出隐藏款?直播拆盲盒为何绑架年轻人?
直播间拆盲盒。截图
夜里10点,一个上百人的直播间里,紧紧盯着群主直播拆盲盒。
台子上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盲盒,主播随手挑选了几包置于台前显眼处,同时情绪高昂地喊出“愿老板好运连连”,紧接着拿起剪刀迅速剪开盒子,并将里面的商品一一展示给直播间的观众们观看。
老板喜讯!成功解锁了我们店铺的神秘产品!”“再为老板添上两份!”主播小心翼翼地从密封的纸盒中取出一个由树脂打造的小玩偶,现场气氛顿时攀升至高潮,网友们纷纷留言,用“沾福气”的祝福语表达喜悦。
盲盒的魅力在直播间被无限放大。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的调查显示,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热门平台上,拆盲盒的直播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不仅成为了一种新型的销售手段,更是发展成了“任何物品都能被拆开”的潮流现象。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观察到,在直播间中,盲盒商品种类繁多,涵盖了潮流玩具、体育、动漫等领域的卡片,以及咖啡、打火机等物品。为了吸引玩家,主播们推出了各种新颖的玩法,比如同色卡片一起拆开可以多拆一个,抽到金色卡片则额外赠送四个,而抽中隐藏款则额外获得三包礼物。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规则背后,无疑是为了给直播间观众带来刺激感,激发他们在抽中隐藏款时的购买欲望,从而引发疯狂抢购。
在追求以小博大的心理驱使下,消费者往往不得不为低价商品付出代价。目前,在直播平台上,充斥着仅需8.8元即可购买的玩具,其进货成本不过三四毛。尽管如此,这种类似盲盒的玩法在直播间中营造出浓厚的赌博气息,甚至让一些大主播每日收入高达数万元。
强烈的代入体验和弥漫四周的情感价值,吸引了大批玩家纷纷加入拆盲盒的直播互动。在浙江运营一家MCN机构的杜斌指出,参与者的增多不仅加剧了市场的拥挤程度,同时也让主播和厂商获得了丰厚的收益。
直播间的签球衣盲盒。截图
直播间很“上头”:这可是我们家镇宅的宝贝
夜幕降临,时针指向午夜12点,位于一家直播间的刘磊在目睹了几轮亲笔签名球衣盲盒的抽取游戏之后,终究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果断地点下了购买按钮。
游戏规则并不复杂,主播在每一轮都会展示一个装有球员签名球衣的密封盒,接着他会抽取10张卡片ip形象,这些卡片代表了不同的足球俱乐部和国家队的球员。与此同时,他还会在小黄车平台上发布从1到10号的链接。当玩家锁定了自己心仪的卡片后,只需以400多元的价位购入相应数字的卡片即可。若拆开盲盒后所得的球衣与所购卡片相符,那么便能以接近3000元的正常价格获得这件球衣;若不幸未中,则需等待下一轮再次尝试。
这本质上是一场关于运气的游戏。尽管想要准确预测并非易事,但若能成功猜中,便能够以少博多。主播所展示的球衣号码并非刘磊所选择的那个,尽管如此,他并未因此感到沮丧,而是立刻投入到下一轮的投注之中。
在另一家专门销售单颗咖啡的直播间内吉祥物设计,工作台上陈列着十余个封密的塑料包装袋,主播正满怀热情地向每一位踏入直播间的网友详细讲解着游戏规则。
只需花费20元,即可拆解出8个咖啡盲盒。主播不断地从新拆开的包装袋中取出色彩缤纷的咖啡产品,“一旦发现颜色相同,便可额外再拆一个;若同色咖啡出现三次,则可额外增加两个;此过程将持续至所有颜色均出现为止。”
近期,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热门平台纷纷出现了不少以“即时拍摄,有机会获得神秘款”为宣传口号的盲盒销售直播间。与以往玩家下单后自行拆盒的玩法不同,这些直播间里的操作通常是,消费者购买后,由主播现场拆解并公开展示盲盒中的商品。
赵娜,这位花费了两三千元在直播间下单的00后玩家,向贝壳财经记者透露,相较于自己动手拆盒,观看直播拆盲盒带来的快感要强烈得多。她表示,在拆盒过程中,主播那夸张的语气和弹幕中观众们的欢呼,都让她沉迷不已。无论是亲自下单还是旁观他人开奖,每当主播打开盲盒的那一刻,她都会充满期待,仿佛“单车变摩托”般充满惊喜。
贝壳财经的记者在一家直播拆盲盒打火机的直播间外守候,目睹了主播手忙脚乱地拆解着各式各样的密封包装。随着观众们的不断加入,直播间的气氛变得愈发热烈。每当主播拆出一个款式独特、工艺精良的打火机,他总会兴奋地高呼:“老铁,这可是我们家的镇宅之宝啊!”“竟然真的抽到了隐藏款!”
留言区里,众多观众纷纷发出“祝贺”“沾福气”等弹幕,还有因被所谓的“情感价值”所吸引而直接点击购买的提示信息。
贝壳财经的记者发现,得益于年轻人的热烈追捧,直播拆盲盒的市场迅速崛起。盲盒商品的内容也不再仅限于之前的潮流玩具和手办,它们已经扩展到了体育、动漫等领域的卡片,以及文具、单颗咖啡豆、打火机等各式各样的生活小物。这些商品都被精心包装在密封袋中,以盲盒的形式在直播平台上亮相。
代入感强烈,情绪价值广泛存在,这些特质吸引了众多玩家纷纷涌入拆卡直播间的行列。杜斌,这位在浙江经营着一家MCN机构的人士指出,为了吸引更多玩家,越来越多的主播开始探索各种新颖的玩法,使得这一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爆发。
咖啡盲盒玩法
三四毛钱玩具也能以小博大,刺激玩法打开销路
目前,在直播带货领域,拆盲盒已演变为一项新兴的营销手段,其普及程度几乎达到了任何商品都能被拆解的程度。从事拆盲盒直播的主持人张丽表示,借助这股潮流,她本人也从中获得了可观的收益。
张丽向贝壳财经的记者透露,她与朋友们在数月前共同投资了10万元,用以创建了一个直播间。该直播间所销售的商品主要是以义乌市场批发的各式各样的小塑料玩具。
这些玩具体积与手指相仿,购入成本不过三四毛,经过精心包装后放入直播间,以5个、8个和15个为一组,分别定下了8.8元、12元和18元不等的价格。为了吸引更多玩家,张丽精心设计了多种游戏玩法和丰厚奖励,比如“开出金色奖品即赠送4个,紫色奖品则赠送3个。即便没有开出金色或紫色奖品,也会额外赠送1个。”
夜幕降临,张丽在直播间里持续直播五六个小时。她精神抖擞,口中不断传来“愿大哥好运连连”“这次肯定能抽到隐藏款”等鼓舞人心的言语,以此激发观众的热情。同时盲盒批发进货渠道正品,她迅速接过助理递来的订单,熟练地拆开包装。让她倍感欣慰的是,网友们受到言语挑逗和以小博大的游戏方式驱动,纷纷疯狂下单。尽管有些人因好运连连连续抽中多个盲盒,但这无疑也为直播间带来了更加热烈的气氛。
张丽核算过,消费者最常选购的价格是18元的产品,平均每笔订单中包含的玩具数量大约是20件。考虑到玩具的进货成本、人工费用以及运费,每笔订单的成本大约在10元左右。因此,每笔订单的利润大约是8元。若以每天销售100单来计算,那么日均收入可达800元。即便扣除投放流量等开销,盈利空间仍能维持在30%左右,而且这对我来说还算不上什么,有些知名主播每日的销售额甚至能达到数万元之多。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该拆盲盒店铺的月销售额介于100万元至250万元之间,而每场直播的观看人次可达到约50万,平均每场的销售额在2.5万元至5万元之间。
这种新兴的娱乐方式促使众多直播间的涌现,同时也促使众多厂商重新规划销售途径,目的在于吸引更多客户。
李可,这位在浙江经营玩具厂的企业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工厂曾经面临玩具销售业绩低迷的困境。然而,近期,公司对产品进行了全面升级,将其定位为“潮玩”,并对价格进行了合理调整。此外,他们还在产品外壳上使用了不透明的塑料纸,创新性地采用拆盲盒的方式进行销售。结果令人惊喜,直播间每日的销售额几乎都能达到数百单。
李可表示盲盒批发进货渠道正品,他们特意挑选了几款备受关注的样式,将其称为“隐藏款”,并且每日定时推出一至两款,以此增加直播间的热度。结果证明,许多消费者在受到冲动购物和赌博心理的驱使下,纷纷下单购买。
为了给网友带来持续的新鲜体验,李可不仅亲自进行现场拆盒,还模仿流行趋势推出了“对对碰”游戏,其中同花色即可额外获得一包,若玩家抽到隐藏款,则额外赠送三包的“考运气”游戏,通过这些多样化的玩法,成功吸引了固定粉丝每日守候在直播间。
对于商家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双赢的局面。赠送的盲盒中同样存在开出稀有款式的可能性,消费者只需花费购买一两个盲盒的代价,就能持续获得主播额外赠送的盲盒,从而体验到“小投入大回报”的乐趣。同时,这样的做法也极大地推动了直播间的流量和订单量的增长。
李可直言不讳地指出,拆盲盒的真正魅力并不在于商品本身,而在于它为玩家带来的娱乐享受。若是幸运地抽到隐藏款,玩家可能会觉得自己运气极佳,进而继续购买;而若是没有抽到,他们可能会产生强烈的执念,认为“非得抽到不可”。这样一来,玩家就不知不觉地陷入了商家和主播精心设计的“圈套”之中。
义乌商品同质化严重,玩家追风仍需理智
市场表面看似繁荣,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加入,那些从事拆盲盒直播的主播们开始意识到,这个行当变得越来越难经营了。
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商品选择,缺乏独特商品或一手货源的话,成功的机会非常渺茫。蒋华,今年6月份刚刚踏入这个行业,向贝壳财经记者透露,他开播几次后意识到,实际情况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繁华,常常出现直播数小时却仅有不到10人观看的现象,从进入这个行业到现在,总共只卖出不到20件商品,总销售额不过百余元。
贝壳财经的记者在观看直播时发现,尽管拆盲盒的直播间数量众多,但里面的商品和游戏方式却相当雷同,而且绝大多数的货源都源自义乌、广州等地的批发市场。
蒋华指出,潮玩因其新颖独特而备受瞩目,然而,若直播间内的商品过于常见,其吸引力便会显著降低。他曾尝试通过降价来促进销售,但效果并不如预期。潮玩的热潮转瞬即逝,一旦商品在短时间内未能售出,再想吸引买家就变得相当困难。目前,直播间里还囤积着十几箱玩具,即便价格降至每盒两三元,也鲜有人愿意下单购买。
张丽也透露,在她粉丝数量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她曾思考过对直播间的商品进行提升。她原本打算模仿大主播,挑选动漫周边的盲盒进行销售,然而,国产动漫IP的商品采购较为便捷,但往往发行量不受限制,这就意味着任何人都能轻易地找到类似的产品来源。若挑选境外动漫产品,便需考虑代购渠道、物流途径等问题,以保障商品来源的持续性和及时获取最新IP产品,然而,这样做无疑会导致费用大幅提升。
事实上,尽管该直播间拥有稳定的粉丝群体,但越来越多的玩家开始展现出理性态度,甚至有人选择退离。
许多粉丝在经历了一两轮购买之后,对之前的热情逐渐消退,甚至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不再出现在直播间的场景中。张丽向贝壳财经的记者透露,通过在粉丝群中的多次交流,她了解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商品更新缓慢,导致新鲜感逐渐消失;另一方面,也有不少粉丝在体验之后对产品失去了兴趣。
赵娜向贝壳财经的记者透露,每当看到这类直播,她总是难以自控地购买,然而商品到手后,她却深感懊悔。家中堆满了塑料玩具、卡片、过时的指甲贴片等物品,真正在日常中派得上用场的寥寥无几,大多数东西都只是静静地躺在柜子里积灰,甚至有些东西转手后便直接被丢弃进了垃圾桶。
在接受记者的访谈中,众多玩家坦言自己遭遇了上当的遭遇。在购买商品时,他们并未深思物品的实际用途,仅仅因为现场的喧嚣气氛而冲动消费。冷静下来后,他们常常感到懊悔。特别是当他们收到商品后,发现其质量极差,觉得自己用几十元的价格购得的东西原本只需几毛钱,不禁感到十分愚蠢。一位玩家这样说道。
蒋华愈发感到销售的压力,他开始意识到这桩生意并不像原先想象的那般美好。经过深思熟虑,他最终决定退出这个市场。因为“没有优质的商品,顾客就不会关注和下单,这导致我们前期进货的货物积压,资金流转出现问题,更别提积累购买优质商品的资金了。这样的状况让人感觉像是陷入了恶性循环,最终只能以巨大的亏损告终。”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覃澈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