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 Mart盲盒还未打开就被兑换了,是噱头还是套路?
近日,北京消费者杜女士向中国消费报记者反映,其在泡泡玛特购买了一套“泡泡玛特十周年系列盲盒”,却发现盲盒内对应的抽奖券已被兑换。杜女士质疑泡泡玛特“挪用公款”,涉嫌虚假广告、欺诈消费者。中国消费报对此进行了调查。
01
未拆封的限量版盲盒已兑换
北京消费者杜女士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2020年11月11日,她在泡泡玛特国瑞城购物中心以1035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套泡泡玛特十周年纪念款盲盒。“泡泡玛特在微信公众号宣传十周年纪念款盲盒有抽奖惊喜,我就买了一套。”杜女士称,2021年1月24日,她打开塑封盲盒扫描奖品兑换二维码,扫描提示奖品已兑换。
未拆封的盲盒兑换成功了吗?
这让杜女士感到不可思议
“我当天就给泡泡玛特客服打了电话,但泡泡玛特一直拖延,没有解决问题。”杜女士告诉《中国消费者报》,1月24日,她按照泡泡玛特客服的要求发送了一封邮件,并提供了领奖失败的界面截图。此后,她多次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向泡泡玛特反映该问题,但对方一直回复称“需要时间调查”。
“
“我买的限量版盲盒套装,整个都是塑封的,怎么会显示奖品已经兑现了呢?”杜女士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这让她对泡泡玛特活动的有效性产生了怀疑。
记者发现,泡泡玛特十周年系列盲盒为限量系列,共计1.5万套,每套售价1035元。产品说明中称,“十周年系列盲盒为限量系列表情包设计,每套包含15款基础款,本系列无隐藏款,每盒内含10周年特别福利惊喜。玩家可通过支付宝或微信扫描二维码ip形象,获取相应福利。”福利兑换截止日期为2021年3月20日。
02
消费者质疑“挪用公款”
杜女士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让她无法接受的是,泡泡玛特始终没有解释过“为什么商品在我手里却被别人兑换了”。在杜女士不断沟通下,泡泡玛特客服向她透露,经核实发现,她的盲盒兑换码被一个号码为136XXXXX201的手机兑换了。
“既然能找到兑换电话,泡泡玛特就应该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杜女士认为,泡泡玛特应该很容易查询到消费者的兑换信息。“我怀疑是他们内部人员兑换的,因为外面的人看不到兑换码。”杜女士说。
中国消费者协会此前发布盲盒市场消费提示,警示目前市场存在商家过度营销、商家涉嫌虚假广告、产品质量难保证、消费纠纷难解决四大问题。
杜女士分析,大多数购买盲盒的消费者,追求的是“中奖”带来的“成就感”和盲盒社交带来的“归属感”。
“
“十周年限量版红码的中奖率极低,这就像是花2元钱买了彩票,中了钱却不让兑奖。”杜女士说,她担心泡泡玛特在3月20日的最后期限之后会拖延、拒绝解决问题。
03
盲盒市场混乱遭诟病
记者发现,业内玩家早已吐槽盲盒产品售后服务难、线上预售等待时间过长,有的盲盒预售期甚至长达半年。在泡泡玛特国瑞城购物中心调查时泡泡玛特盲盒,一名店员称,在泡泡玛特盲盒抽奖游戏中,抽到隐藏模型的概率是1/144。
杜女士告诉记者,她从2017年开始买盲盒,至今买了近600个。在泡泡玛特盲盒的玩法中,抽到隐藏款的概率较小,而且市面上的售价较贵泡泡玛特盲盒,有的甚至可以达到几十倍的价格。
对于盲盒交易市场哄抬“爆款”价格的乱象,杜女士认为,盲盒热最初源于玩家的“赌性”心态,盲盒消费容易陷入“盲目”消费。记者在网络平台搜索发现,不少网络平台都有售卖盲盒产品,在闲鱼等平台上,二手盲盒产品随处可见。在杜女士的手机上,记者还看到多个盲盒交易微信群,群里交易频繁,炒卖拉锯战的情况时有发生。
▲杜小姐展示的“盲盒交易团”
杜女士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她不仅在泡泡玛特买盲盒,还会在网上其他商家买盲盒。“有时候也会在网上从其他玩家手里买自己喜欢的盲盒。”杜女士说。
《中国消费报》记者就杜女士提出的问题致电泡泡玛特客服核实。3月5日,泡泡玛特客服告诉《中国消费报》记者,根据消费者提供的相关信息,泡泡玛特进行了相关查询,确实发现兑换码已被兑换。“现在我们能找到一个可以兑换该奖项的手机号码,我们也尝试联系过这个号码,但这个号码一直处于拒接状态。”
泡泡玛特客服称,为了消费者的体验,他们愿意给予消费者兑换码应有的福利,并赠送3个盲盒。杜女士没有接受泡泡玛特的提议。“希望泡泡玛特能给我讲清楚,我的二维码为什么被别人兑换了。”杜女士说。
04
盲盒商家应充分保障消费者权益
记者从各地消协发布的投诉分析发现,盲盒投诉主要集中在产品质量低劣、商家虚假宣传,以“限量”、“爆款”诱导消费者购买,不按约定发货,售后服务差等问题上。
针对杜女士的投诉和记者的调查,中国法学会消费法律研究会秘书长陈银江分析指出,泡泡玛特除了应履行兑奖义务、赔偿消费者相应维权损失外,还应给予消费者一个合理的解释。
“
盲盒消费要想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就应该摒弃不良的营销手段,在提升盲盒消费的文化品位和价值上下功夫,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正向的文化品质。”陈银江分析称,盲盒经营者应提供真实、全面、准确的商品信息和销售规则,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它只是一种娱乐或游戏的形式,诱导消费者支付高额费用,这种典型的畸形消费方式注定不会长久。”
陈银江还提醒消费者,要理性消费,不要被一些所谓的盲盒噱头所欺骗,避免花了高价却没有得到愉快的心情,也没有买到物有所值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