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票盲盒2023-盲盒之外的盲盒经济 暗藏年轻人狂热密码
随着2023年高考结束,全国各地毕业生开始制定自己的“毕业旅行”计划。社交媒体上,不少年轻用户在网络旅游平台购买28.8元的“火车票盲盒”,引发人们关注。
京哲研究院发现,此次“火车票盲盒”针对的是18-26岁的用户,出发点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22个省会城市和4个直辖市,以及70多个二线及以下城市。因此,一些人因为盲盒开通了热门旅游城市而对即将到来的惊喜之旅充满期待。也有人因为中了从省会到家乡的离谱车票而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不满。
事实上,近年来围绕年轻消费群体打造的盲盒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多。在出行领域,不仅有“火车票盲盒”,还有“机票盲盒”,最近还有引发榴莲热销的“榴莲盲盒”。这些消费市场不断演化的“盲盒经济”背后,折射出年轻消费者更深层次的消费需求和观念的变化。
“盲盒经济”的衰落与演变
泡泡玛特之所以能够掀起盲盒热潮,除了因为潮玩本身对年轻用户的吸引力以及可接受的价格门槛,很大程度上还得益于“盲盒”的销售业态和“普通版+隐藏版”的产品设置机票盲盒2023,从消费心理层面带动了年轻人持续消费。
IP定制盲盒产品可以诱发部分消费者的“收藏癖”,通过收藏盲盒的行为带来心理上的满足。同时,隐藏式盲盒人为地制造了稀缺性,因此普通款与隐藏款之间的价值差异导致消费者对打开盲盒的结果有着不同程度的期待。
为了获得更多稀缺的盲盒产品,消费者会产生“赌徒心态”,把概率问题解读为运气问题。大多数人都期望抽到隐藏模型,但如果不抽到隐藏模型,抽到从未获得过的普通模型,也能获得浅薄的心理满足。
简而言之,“盲盒经济”形成的核心逻辑,就是让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对未知事物产生渴望,并因结果的不确定性而产生轻度焦虑。无论“打开盲盒”的结果是否符合消费者的预期,都能让消费者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或一定程度上的焦虑感缓解。这也是很多年轻消费者在接触盲盒一段时间后机票盲盒2023,容易上瘾、持续投入消费的重要原因。
但从商业角度看,单纯依靠用户从打开盲盒中获得心理满足,不足以支撑盲盒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当心理刺激和满足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适应性疲劳,甚至逆反心理。比如,有些消费者在抽不到隐藏的盲盒时,就会降低抽到隐藏物品的心理预期,甚至对盲盒失去兴趣。当反复抽同一个盲盒时,可能会对抽盲盒这个行为产生厌倦。
为了持续带来新鲜感,盲盒商家需要不断推出新品,给予消费者新的刺激。中信证券发布的《泡泡玛特2022年一季度经营业绩回顾》提到,泡泡玛特新品上架速度同比明显加快,去年一季度共上架24款盲盒系列、12款非盲盒手办、3款1000% Mega系列、9款潮玩衍生品系列、4款IP对外联名。
但提升新品上架效率并不一定能带来营收大幅提升,因为新品上架必然会影响旧款销量,同时新品快速上架也会影响经典IP的稀缺价值,消费者对新品的关注度会超过对经典款、隐藏款的执念,导致整体营收增长乏力。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泡泡玛特全年营收46.17亿元,同比增长2.82%,而2021年营收增幅为78.66%吉祥物,增速明显下滑。
通过制造不确定性吸引消费者购买的盲盒机制对于“盲盒经济”的创造者来说并没有起到作用。不过,盲盒机制并没有消失,而是在潮玩之外的其他领域演化出了新形态,甚至衍生出了贴合消费者心理的内在价值逻辑。
票务盲盒流行:目的地并不重要
目前的火车票盲盒和“泡泡玛特”有着本质区别,因为火车票本身满足了消费者明确的功能需求。火车票盲盒更多的是在火车票功能的基础上,加入了盲盒机制作为一种营销手段。类似的玩法在两年前以机票盲盒的形式诞生。
2021年3月,旅游业刚刚经历了疫情带来的低谷,随着入春后天气逐渐回暖,旅游市场开始出现回暖迹象。为了抢占市场增长,同程旅游在3月底率先推出“盲盒机票”活动,随后发酵成为清明节期间的火爆营销活动,吸引了2000万人次参与。
公开报道显示,同程旅行设置的“盲盒”最初是一张单价不足1000元的国内单程机票,用户只需支付98元,就能体验从指定出发地到全国随机目的地的“惊喜之旅”。而且,如果消费者对随机发放的机票不满意,还可以获得全额退款。
对于有潜在出行需求的消费者来说,机票盲盒除了满足基本需求外,还能通过盲盒机制提供额外的心理价值,人们会期待获得超出活动价的机票,也会因获得随机目的地的机票而感到惊喜。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消费者在盲盒中购买到高于活动价的机票,并不代表在线旅游平台或航空公司的利益受损。正常情况下,机票销售时都会有空位,因此航空公司可以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利用部分空位参与活动。
虽然部分促销票的标价远高于促销价,但这些空座的边际成本其实不足百元,火车票盲盒也存在空座,因此从商业角度看,铁路部门、在线旅游平台和消费者并不会因活动而遭受实际损失。
此外,火车票盲盒活动从一开始就瞄准了18-26岁的年轻人,近年来,年轻人对于目的地旅游的需求已经从知名景点打卡转向体验式、轻行程的度假式旅行和“城市漫步”。
这一市场趋势不仅体现了年轻人对生活本身的关注,更体现了他们喜欢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未知的惊喜,而年轻消费者普遍存在的选择障碍和“赌徒心态”也让他们更愿意尝试用火车票盲盒开启一段未知的旅程。
因此,机票盲盒、火车票盲盒等产品在保证成本的同时,很好地结合了消费者心理,用盲盒机制制造了营销热点,也从商业角度进行了产品创新,这是“盲盒经济”演化的结果。
在不确定性中寻找希望
“盲盒经济”不仅在出行领域演进,在日常消费领域也同样如此,它可以利用消费者的“赌徒心态”以及在不确定性中发现未知惊喜的心理偏好,让现有的产品诞生新的价值。
今年5月以来,社交媒体上有关“榴莲盲盒”的话题数量和阅读量暴涨。不过,“榴莲盲盒”并非什么新网红产品,而是因为买回一整颗榴莲,然后打开看看能收获多少果肉的过程就像开盲盒一样,所以网友们把一整颗榴莲称为“榴莲盲盒”。
与机票、火车票的盲盒略有不同,在日常生活中购买一整颗榴莲并不常见。打开“榴莲盲盒”这一行为,让榴莲除了作为食物的功能价值外,还具有了心理价值,甚至娱乐价值,这导致打开“榴莲盲盒”的消费成为一种新潮流。网络上,网友们把皮薄肉多的榴莲称为“恩赐榴莲”,皮厚肉少的榴莲称为“榴莲糖”。每打开一颗榴莲,都像是不断打开盲盒,有一步步揭开最终收获的体验。
在抖音、哔哩哔哩、小红书等平台上,“榴莲盲盒”成为新潮流,网友纷纷效仿,分享自己买了一整颗榴莲后的“开箱”经历。截至6月13日,抖音话题#徒手剥榴莲的惊喜#已阅读7.4亿次,小红书官方活动#一起开榴莲盲盒#阅读量超1800万次。
分析“榴莲盲盒”火爆的原因,我们发现,相对于其他常见水果,榴莲的价格相对较高,购买一整颗榴莲的价格也不低。但打开榴莲的结果可能与其价格不符。因此,在盲盒的概念下,商品被包装成“神秘盒子”,里面有未知的惊喜。虽然消费者对购买的商品有一定的期待,但“打开盲盒”的过程与实际获得的商品和期待也存在偏差的可能,这增加了产品消费体验的刺激性。
从产品层面来看,消费者从“榴莲盲盒”中获得的兴奋感,与盲盒机制“先制造轻微焦虑,再用结果缓解焦虑”所引发的心理体验基本类似。结合这些“盲盒”的火爆程度,可以看出,消费者在养成“赌徒心态”的同时,也在通过盲盒机制获得异常的满足感。
低门槛的潮流盲盒打开后得到的数字或许没有太大的实际价值,但达成集齐一整套盲盒产品、抽到隐藏款等目标,却能带来极大的惊喜;机票盲盒的背景是,经历了寒冬的人们渴望出门,找回原本的生活体验,因此无论是否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年轻人都愿意踏上未知的旅程卡通形象,并期待旅途中的惊喜;而以“榴莲盲盒”为例,消费者并非单纯为了品尝榴莲,而是在剥榴莲的过程中,捕捉“感恩榴莲”带来的惊喜。
人们从不拒绝惊喜,但是现在的人们却特别渴望惊喜。
这几年,年轻人遇到了最艰难的处境,学习、工作、生活的压力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人生至暗时刻,难免对未来失去期待,盲盒机制下的随机奖励给年轻人带来了些许安慰。
盲盒机制固然能让人上瘾,但对“盲盒经济”的痴迷,让越来越多的人对未来持续好奇,期待生活中一切不确定因素中潜在的惊喜。从这个角度来看,“盲盒经济”的价值早已超越了盲盒产品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