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扫盲资料 > 携程的机票盲盒在哪里-带着“盲盒”去旅行,你会“和两个厨师一起欣喜若狂”吗?

携程的机票盲盒在哪里-带着“盲盒”去旅行,你会“和两个厨师一起欣喜若狂”吗?

新华社上海4月30日电:带着“盲盒”出行,你会“欣喜若狂两个厨师”吗?

新华社记者 陈爱萍 熊琳 胡旭

今年“5月1日”前夕,“盲票盒”成为社交平台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盲盒+旅行”,你期待的邂逅会是“双厨销魂”(网络术语,指一部作品同时结合了你喜欢的两种东西,而且很幸福)?

根据同程旅行平台规则,消费满98元(含税)即可开通指定出发地、随机目的地、随机出发时间的国内机票。 记者“抽出”了一个“盲票盒”,在5月24日星期一晚上8点开出一张从无锡到贵阳的车票。对于这张车票,你有30分钟的时间选择锁定,也可以选择放弃并获得退款。

携程、飞猪等平台也推出了盲人旅行盒。 比如,携程推出了覆盖全国20多个城市的“酒店+机票”盲盒,在“开箱”的过程中需要朋友的帮助。

同程旅行车票盲盒产品负责人张超介绍,去年7月,公司为推动复工复产携程的机票盲盒在哪里,首次推出线下“车票盲盒”。 今年,线上盲盒新增了双程机票、往返机票、“5月1日”旺季票等中奖概率极低的“藏钱”卡通形象,并简化了“开箱”规则。 主要目的是吸引“95后”的巨大消费。 团体。 据了解,4月22日至26日该平台第二轮“门票盲盒”活动的参与用户中,超过65%是“90后”吉祥物设计,24%是“00后”。 青少年是“盲票箱”的主要参与者。

“95后”对旅游经济的影响日益显现。 飞猪平台报道称,今年清明假期,“95后”成为出行主力,占比38%,高于其他年龄段。 “他们喜欢尝试新事物,不会亏待自己,喜欢分享经验。这样的用户画像与盲盒消费者有很多重叠的特征。”张超说。

以年轻人为主要消费群体的“盲盒经济”,已从原来的“手工制作”产业,演变到更多的产业领域。 河南博物院、三星堆等文化、博物馆场馆也推出了“考古盲盒”。

1996年出生的上海市民王女士今年“五一”假期将到郑州旅游。 她自称“两个厨师的销魂”:灵动的舞蹈《唐宫夜宴》让她对河南博物院产生了向往。 近日,她用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中的“迷你洛阳铲”,在厚厚的一块粘土中“挖掘”出一枚精美的“迷你猪印”,这成为她旅行的一次机会。 正如购买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需要经常在网络平台上“动手速度”一样,在旅游旺季预约参观河南博物院也需要“快、准、狠”。

“盲盒热”反映了我国年轻人尤其是“95后”的消费心理和生活状况。 京东研究院负责人表示携程的机票盲盒在哪里,“95后”崇尚个性、体验、追求新事物。 他们希望通过消费来展现和实现自我价值,愿意为自己的兴趣和追求进行投资。

盲盒的即时性让消费者马上就得到满足,已经成为年轻人的共同话题。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何建民表示:“盲盒之于‘95后’就像弹珠、跳皮筋、拍照,‘脆面’之于‘70后’ ’和‘80后’。产生共鸣。”

截至4月下旬,抖音平台上“门票盲盒”相关话题数量突破3.4亿,不少年轻人用短视频记录“开箱”经历并发起话题。 我国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业内发现年轻人喜欢通过视频类旅游内容来释放“飞扬心情”,这也让“盲盒+旅游+视频或直播平台”发生碰撞与更多的火花。

某旅游平台负责人坦言,在合理机制设置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前提下,盲盒产生的社会话题和流量远远超过传统营销活动的效果。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廉价机票的消费对于游客和在社交平台上获得年轻人口碑的旅游平台来说实现了“双赢”。

但值得注意的是,盲盒行业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乱象:过度营销、虚假宣传、假冒伪劣产品、售后保障难、盲盒“清库存”等; “概率”营销可能会鼓励投机。 消费者深陷其中,养成了不良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 一些年轻人“欲罢不能”甚至“钱包从此就是路人”。 业内呼吁监管部门进一步规范盲盒商业模式,社会倡导文明理性的消费习惯。

近日,针对“5月1日”前夕的“盲票盒”热潮,中消协再次发出提醒:要理性看待,“说走就走”出行不可取,出行时间、吃住、目的地条件都要综合考虑。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