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扫盲资料 > 潮玩盲盒是什么材质-盲盒背后有让人欲罢不能的玄机

潮玩盲盒是什么材质-盲盒背后有让人欲罢不能的玄机

楚天都市报见习记者 雷媛

似乎在不知不觉中,娃娃机、幸运盒、盲盒机器人等已经开始成为各大商场、影院、商业街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线上娃娃机、线上扭蛋机、各大潮IP的线上商城,正在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关注。你也是那些投币抓娃娃、扫码抽幸运盒、排队买盲盒的年轻人中的一员吗?

在天猫发布的《95后游戏玩家购物力榜》中,潮流盲盒是硬核游戏玩家增长最快的领域,成为95后年轻人最昂贵的爱好。仅在天猫平台,就有近20万游戏玩家每人每年花费超过2万元收藏盲盒,购买力强的甚至每年花费超过百万,其中95后占据了绝大多数。

看似不起眼的盲盒究竟有何魔力,吸引95后新生代花重金去追捧?由盲盒延伸出来的盲盒经济,背后的推动力是营销行为还是纯粹的消费心理?年轻人买的究竟是物质上的快乐还是精神上的满足?

“小盲盒”开启“大财富”

盲盒,顾名思义,就是装着精美小雕像或者卡通玩偶的盒子,但盒子上没有特定的标记。玩家的选择完全取决于运气,只有开盒时才知道自己选了哪一个。或许玩偶并不特别,但正是开盒前的“盲点”和未知,抓住了玩家的好奇心,吸引无数玩家不断“入坑”。

盲盒最初起源于日本,由福袋发展而来,后来演变为如今流行的扭蛋机,如今盲盒产品已经遍布全球,吸引了众多玩家。

盲盒通常以系列形式发售,每个系列一般有8-12个款式。玩家一旦拿到第一个盲盒,就停不下来,总想拥有所有款式,追求系列中的“皆大欢喜”。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盲盒最吸引人的地方潮玩盲盒是什么材质,还是其难以获得的“隐藏款式”,而那些出现概率为1/72、1/144的隐藏款式更能激发玩家的赌徒心理,刺激盲盒消费。

这种随机化的购买体验,正是这种精妙之处,让不少玩家甘愿“入坑”。如果幸运地抽到“隐藏款”,价格瞬间翻几倍,最高甚至接近40倍。同系列的热门款潮玩盲盒是什么材质,还能卖出高于购买价的价格。因此表情包设计,近年来,“炒盲盒”成为继炒股、炒鞋之后的又一热门话题。这种可能带来“大财富”的“小盲盒”收益的不确定性,是盲盒热潮持续升温的重要原因之一。

记者在武汉中北路某大型商场泡泡玛特机器人售卖机旁随机采访了前来抽盲盒的玩家。附近一家公司的员工张女士今年25岁,她告诉记者,自己已经“入坑”盲盒3年了,下班后经常会去附近的盲盒机器人那里碰碰运气。“总感觉自己画的都是隐藏款,这个不画出来就盼着下一个,感觉从非洲非裔变成欧洲帝王只是一瞬间的事儿”,张女士笑着说,“这种心态让我一直画下去,根本停不下来。”

你会为“感情”买单吗?

从小时候买泡面收集水浒人物卡,到龙珠动漫扭蛋,再到如今以潮玩为主的盲盒,这些都是基于情感认同的消费方式。忠实玩家对于盲盒所蕴含的文化IP有着极高的认同度和喜爱度。这种用情感付费的消费方式也成为了盲盒如此火爆的原因之一。

新一代年轻消费者,90后已经步入三十岁,95后步入职场,00后步入校园。他们成长的环境和生活方式与上一代截然不同,消费观念也存在诸多差异:他们愿意尝试新鲜事物,追求未知;他们跳出物质满足,追求精神消费的快感。此时,可爱的外形、刺激的工艺、满足购物欲望的低价……这些都让盲盒为代表的“潮玩”在新一代年轻人中迅速蔓延。对他们来说,拆盒时的那种未知感是整个收藏过程中最幸福的时刻;收藏自己喜欢的IP盲盒,能充分满足自己对IP角色的喜爱;拥有一套潮玩盲盒,是自己“潮”与“个性”的最好证明。

“我爸妈总觉得花几十块钱买个娃娃不值得,觉得娃娃不好看,但我不觉得是钱的问题。”26岁的潮玩玩家闫女士“入坑”多年,她告诉记者,自从收藏Molly系列以来,小女孩略带倔强和傲娇的表情深深俘获了她的心。“很多时候,我工作压力很大,烦恼太多,回家看看展示柜上的娃娃,心情就能舒畅很多。”“它们就像是陪伴我成长的伙伴,每次出新系列,我都会把全套收藏起来。”盲盒玩具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消费,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收藏者的思想、爱好、情感,成为他们的精神伴侣。在漫长的收藏过程中,盲盒玩家投入的不仅仅是金钱,更多的是时间、精力和情感。 这些元素一旦注入,就会带来金钱买不到的幸福。

“高颜值”“高互动”的独特社交圈

还记得小学时边吃泡面边收集水浒牌的情景吗?那时候,收集牌最多的同学的座位就是“王者宝座”,课间休息时一定会引来不少同学围观。如今,潮流盲盒取代了童年的水浒牌,这些可爱的小玩具为新一代95后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社交圈。

“我入行快两年了,在‘换娃娃’的过程中认识了很多朋友”,25岁的杨女士告诉记者。她工作压力很大,平日里休息时间很少吉祥物设计,可爱的疗愈娃娃让她融入了不一样的“圈子”。“大家一般都是换娃娃,比花钱买娃娃更有人情味。”“这个圈子里没有利益冲突,大家因为共同的爱好走到一起,有空就聚在一起,相处起来很开心。”

在95后眼中,盲盒是一种社交货币,是情感的载体。在交换盲盒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有趣的对话,认识兴趣相投的朋友,融入适合自己的圈子,满足心理上的社交需求。

记者走访发现,市面上流行的盲盒玩具都非常好看。数据显示,玩家中超过70%为年轻女性。软萌可爱的外形很适合年轻女士拍照发到朋友圈等社交平台。“秀娃”成为一种休闲方式。同时,给潮流玩具重新上色,做成手机壳、钥匙扣也不失为一种乐趣。不管是“秀娃”“换娃”还是“换娃”,玩盲盒的整个过程对于她们来说都是快乐而愉悦的。

“盲盒”消费要理性适度

如今盲盒玩具的火爆,让不少商家把目光聚焦到“盲盒营销”上,似乎要将所有产品都“盲”掉,以挖掘其背后无限的潜在商机。

从口红、手机、幸运盒等实物抽奖,到酒店新推出的“盲盒早餐”,再到虚拟世界的游戏卡抽奖,“盲选”营销策略让大多数人难以抗拒。不少玩家表示,打开幸运盒抽到SSR卡的那一刻,惊喜感爆棚,根本停不下来。

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种“盲”抽奖和盲盒玩具本质上有很大的不同。对于收藏者来说,盲盒更多是基于情感认同,这种用户粘性和复购率是长期的,而“盲”抽奖更多是基于一种“赌博”的心态,希望用小投入赢得大奖。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这句话用来形容“盲盒营销”再合适不过了。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多重压力下的现代人来说,如果能有自己愉悦的爱好,只要合理合法,就应该受到尊重。但对待烧钱的爱好,我们还是要理性。可以为快乐买单,但不能为冲动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