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扫盲资料 > 手办是什么,为什么那么贵-买公仔是出于喜爱还是浪费?年轻人为何热衷于购买价值数千元的塑料公仔?

手办是什么,为什么那么贵-买公仔是出于喜爱还是浪费?年轻人为何热衷于购买价值数千元的塑料公仔?

二次元产业的本质手办是什么,为什么那么贵,不是内容产业,而是“恋恋”的量产。

“你相信光明吗?”

看到蒂迦出现在BML中,我想没有人能抑制住自己的兴奋。谁的童年没有过Gol Zangarbaganje Camilla?

然而,大部分“野青汇”的目的,都是想再次收割你的钱包,让那些年少时没有收入为爱情花钱的你,有机会再次燃烧青春。

就像前不久一样,饰演大子的长野宏再次与迪迦一起登场,这是长野宏自2008年奥特曼剧场版《大决战!奥特曼八兄弟》之后,时隔13年再次重返奥特世界。

不过这次并没有怪兽出现,大古也没有拿起青山杖变身,只是为迪迦真骨雕手办的发售做了一个热身而已。

我只能说,B 财团确实令人印象深刻。

在迪迦强大的号召力、长野宏志回归的情感加持、以及奥特曼系列首款真骨雕的噱头推动下,迪迦真骨雕成为了众人眼中的抢手货,在预售开启后很快就被抢购一空,就连为迪迦设计模型的父亲丸山宏本人也没能入手一台。

很好奇这款原本售价400元的手办上市之后,在二级市场上的价格能有多高。

如今,小众爱好已经成为资本的金矿,有大批爱好者愿意为自己的热情付出溢价。

看到二次元周边的火爆行情,黄牛们纷纷涌入其中赚钱,原本几十几百块钱的周边卡通人物,在二级市场上能卖到四五位数。

我该怎么说呢?这太离谱了。

那么这期我想跟大家聊聊关于ACGN外设的事情,首先从小众市场的外设为何定价如此之高溢价开始,背后的定价逻辑是什么,以及这些外设的买单者是谁?

在大众眼中,花费几千块钱买塑料公仔无疑是浪费钱。我妈曾指着我做的一个女角色公仔,十分痛心地说:你这么喜欢这种东西,但这种东西不能当你老婆。

我当时没敢告诉她:这是我老婆。

在我看来,外设支付的溢价不是智商税,而是爱情的代价。在消费领域,凡是涉及精神消费的产品,理论上价格是没有上限的。

爱情是溢价率最高的商品,当代资本早已进化到可以批量生产“爱情”的阶段。

和我同龄的90后,甚至更早的80后,对于动漫的记忆可能有很多共同之处。

比如我听到这些音乐的时候手办是什么,为什么那么贵,就会莫名的兴奋起来:《龙珠》《料理大师》《灌篮高手》的OP前奏;

比如,看电视里的动画片,可能引发家庭争吵,甚至殴打;

比如让父母买《奥特曼》或者《数码宝贝》的VCD,然后留在音像店里。

可以说,ACGN文化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在中国生产着“爱情”,只不过这种“爱情”在那时还未完全商业化。

一方面,小时候的我,同龄人大多负担不起“为爱发电”的费用,还记得小时候为了买人生中第一个玩具数码宝贝恐龙,每天不吃早饭,偷偷攒钱,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偷偷买下来。

另一方面,在家长眼中,这些东西基本就是孩子堕落的象征。就像我买来数码宝贝机体,挂在腰上,高高兴兴地走回家,受到慈爱的父亲的迎接,这辈子都不会忘记。

总之,在我的童年时期,是没有机会对ACG献出爱的。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

“北京一墙宅男等于一套公寓”,现在看来,这句话不是在感叹北京的房价,就是在吹嘘宅男的消费能力。

去年五条悟生日时,有粉丝为其布置了“生日阵型”,因阵型豪华且价格不菲,立刻引发热议并引发热议。

还有前段时间写过的青眼白龙事件,一张限定版的《游戏王》卡牌,不算八千万的天价,原价二十八万,足以在京城买下好几平米的房子了。

这样的故事不仅仅发生在新闻里,也经常发生在生活中。

我认识一个喜欢初音未来的宅男朋友,他家里堆满了手办和铁皮,每次搬家,十个箱子里有八个都是周边。

今年4月,西安一名极客与妻子闹矛盾,被妻子撞墙,墙上挂着他收藏多年的海贼王限量版周边。最终,该极客遭受了财产和精神的双重打击,于今年5月7日正式向法院提出离婚。

去年五条悟生日时,有粉丝为其布置了“生日阵型”,由于阵型豪华且价格不菲,立刻爆红并引发很多人讨论。

现在如果你不花点钱,不买点周边产品,你就不能说你喜欢动漫。

据艾瑞咨询《2018年95后发展日记》显示,除了食品、服装等必要消费外,娱乐是95后最主要的支出。

而且当代年轻群体的消费观念与70、80后们的“选择性消费”不同,他们每月用收入中固定的一部分来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

可以预见,随着一批批95后步入社会、不断晋升,他们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将会不断提高,强劲的消费能力即将得到释放。

这也意味着,与“爱”相关的大量消费力将被释放,这波消费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你可能以为洛天依只是个虚拟歌手,但其实她的粉丝数量不亚于一些一线明星,即便洛天依的演唱会门票以1280元一张的价格开售,3分钟内就能被一抢而空。

我一个朋友十年前花了20块钱买了一个徽章,现在二级市场涨到200块钱,她已经出手了,把徽章以10倍的价格卖了。十年10倍是什么意思?年化收益率26%,比P2P还高。

在这种消费中,钱是一个计量单位,用来计算市场上有多少爱可以转化为购买力。现在市场上的爱太多了,已经出现了通货膨胀。所以20元的爱就涨到了200元的爱。

这也能叫智商税?这难道不是爱情的代价吗?

那么市场价格走势如何呢?

看过我上期泡泡玛特节目的朋友应该知道,潮牌的营销手段就是“人为制造稀缺性”,原本没有门槛、可以量产的工业品,被厂家刻意限制,制造出本来不存在的稀缺性。

产品少了,相应的爱情也无处可去,于是二级市场就应运而生。

一级市场的产品摆在二级市场,黄牛不像厂家那样需要维护基本面,产品会根据市场需求重新定价,价格一旦上涨,就能吸引大量无处消费的喜爱。

这里的爱需要通过人民币来流通,所以就产生了溢价。

对产品不够喜爱的消费者会望而却步,而其余的消费者则会毫不犹豫地购买。

在这个流通体系中,有钱的消费者有资格牺牲钱包,黄牛则能得到真金白银的奖励。

看上去,厂商什么都没得到,二级市场的溢价也不会流入其口袋,但事实上,其工业品却披着一层稀缺的光环。

再说了,凡是涉及精神消费的产品,理论上价格是没有上限的,厂商要做的就是不断用饥饿营销,把那些球鞋、玩偶、纸人的价格上限抬高。

在我看来,二次元产业的本质不是内容产业,而是“爱”的量产。甚至更宽泛的说,如今年轻人热衷的一切文化产业,本质上都是“爱”的量产产业。

事实上,在欧美,这套体系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

去年,《鬼灭之刃》在日本大获成功,在动画和电影热播的带动下,《鬼灭之刃》的授权经营和衍生品销售创造了巨额财富。

日本媒体当时保守估计,《鬼灭之刃》IP的经济效益已超过1000亿日元,有媒体甚至用上了“经济效应2200亿日元”的说法。

这期间,《鬼灭之刃:贫困篇》还成为日本社交网站的热搜话题,指的是“因购买大量鬼灭之刃相关周边而变穷”的现象。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美国,迪士尼动画电影《冰雪奇缘》上映仅一年时间,仅在美国就售出了300多万套艾莎公主裙,价值高达4.5亿美元。

动画、电影最大的利润来源于衍生品的销售。衍生品的价值不在于成本和售价,而在于前作在整个市场上量产了多少“爱”。量产越多,通货膨胀越严重,衍生品的价值就越高。

而所有的“爱”都会以金钱的形式在市场上流通。

正因为小众爱好形成了产业,所有的小众爱好都必然会陷入“花多少钱就相当于付出了多少爱”的逻辑。

随着2021年中国娱乐业的发展,这个逻辑几乎覆盖了所有小众圈子。

这很正常,人天生就有确认“我是谁”的需要,有寻找自己生命独特性的需要。

一个人的喜好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他或她的独特性。

可以说,爱好是当今年轻人自我形象中最重要的部分。

用爱好树立形象、用爱好程度来区分彼此,是当今小众文化群体的最大特征,宅男圈、粉丝圈、时尚圈都不同程度地展现出这一特征。

当爱好和消费挂钩,浮现出来的景观正如青山资本在《2021年中消费报告》中提到的那样:Z世代会把购买的品牌视为自己的一部分,品牌在必要时也会利用自己的资源代替他们表达观点。这对Z世代来说非常重要,品牌已经成为Z世代生活方式选择和“个性”的基础。

对于二次元世界里的人们来说,花钱买“纸片人”是一种对动漫人物喜爱的表达,是一种肯定自己是动漫人物忠实粉丝的方式,是一种向同龄人证明自己是“自己人”的方式。

矛盾就在这里。

当少数群体陷入“为爱牺牲钱包”的一元逻辑时,他们就否定了其他表达爱的方式,比如“付出时间”“付出创造力”“付出关注”。

但在行业逻辑下,付钱比付创意更高尚,付创意比付行动更高尚,付行动比付时间更高尚。鄙视链就是这样产生的。

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小众群体如此痛恨“吃白食”,为什么要强行划分所谓的“大佬”与“小透明”,为什么有人会卑微地做“数据工作者”,为什么影视圈对二次创作总是严厉打击。

因为爱好只需要热爱,而行业需要货币化,只有为货币化、为赚钱做出贡献的爱好者才是有价值的。

说实话,对于个人来说,把爱好分成不同的等级是很无趣的。

最后以奥特曼来结束吧。

我想问一下,能买得起蒂迦真骨雕的粉丝和只会唱“新的风暴已经到来”的粉丝有什么区别吗?请在评论中留下你的想法。

对于圆屋,甚至万代来说,这确实很重要。但作为一名普通的奥特曼粉丝,这对我来说真的没什么区别。

也希望有足够多的人愿意买玩具,愿意花钱支持奥特曼,让奥特曼能够继续拍摄下去。

不过鄙视不花钱的粉丝,制造人群冲突,肯定不符合奥特曼精神表情包设计,尤其现在有些款式的真骨雕价格过高,大家不愿意花钱也是很正常的。

爱情则不同。

你认为的信仰,在别人眼里可能只是兴趣;你认为的情怀,在别人眼里可能只是“玩笑”;你的童年记忆,在别人眼里可能很陌生;你的妻子、丈夫,在别人眼里可能只是无所谓。

更何况,说白了,无论是二次元也好,特效也好,或者是追星之类的其他爱好,都是商业的一部分。

面对商业资本,最好不要投入太多真实的情感,我看过太多的故事,结局总是“幸福是资本家的,我一无所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作者为IC Lab,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