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盲盒批发-泡泡玛特“失速”,盲盒经济迎来拐点?
图片来自Canva
过去几年,泡泡玛特的高速增长在行业内外引发了广泛反响,其主打的盲盒经济也受到不少行业的追捧和模仿。不过,这一局面在疫情肆虐的2022年似乎受到了影响,并反映在其财报上。
3月29日,泡泡玛特发布2022年业绩报告,披露营收同比增长2.8%至46.17亿元,毛利同比下滑3.8%至26.54亿元,营业利润同比下滑49.3%至5.83亿元,Non-IFRS经调整净利润同比下滑42.7%至5.74亿元。从整个财报数据不难看出,依靠盲盒打开增长空间的泡泡玛特正面临增长停滞、利润下滑的困境。
高增长未能持续
从财报数据来看,泡泡玛特去年的增速几乎创下了三年来的新低。毕竟相较于2021年的78.7%、2020年的49.3%,2022年的个位数增速令人惨淡。从整个行业来看,导致这种情况的因素有很多。
首先,疫情带来的外部冲击确实对其营收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具体来看泡泡玛特盲盒批发,2022年受疫情影响,国内消费行业普遍受到冲击,多个主要地区和城市出行受限,对线下门店、机器人门店、线上物流等均产生不同程度影响。以零售门店为例,泡泡玛特表示,2022年停业一周至三个月的泡泡玛特线下零售门店数量达232家。在疫情冲击下,泡泡玛特整体营收虽然保持正增长,但增速明显下滑。
其次,除了疫情,泡泡玛特本身也存在成本控制不佳、毛利持续下滑的问题。财报显示,
2022年泡泡玛特毛利率为57.5%,已连续三年下滑。据悉,其毛利下滑主要因为中国大陆地区销售不及预期、销售费用增加,而毛利率下滑则因为产品技术改进、独立产品上市、疫情导致的促销费用等因素。
财报提到,提升产品设计与工艺品质,导致工序更加复杂,原材料成本上升。产品设计与工艺的提升也体现在销售费用的上升上,2022年销售费用19.63亿,同比增长13.3%,一方面是由于商品成本单价上升;另一方面是自主产品占比不断提升,导致设计授权费用由1.55亿元上升至1.6亿元。
分销及销售费用增长幅度更大,从2021年的11亿元人民币增至2022年的14.7亿元人民币,增幅为33%。雇员福利费用增长37.1%至3.94亿元人民币,主要是由于线下门店扩张导致销售人员增加。此外,销售费用的增加并未显著改善库存和周转率。库存从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7.9亿元人民币增至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8.7亿元人民币。不过,2022年下半年的库存较H1的9.6亿元人民币有所改善,降幅为9.5%。
总体来看,外部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控制不佳等因素导致的营业费用增加,仍然是其利润下滑、高增长终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国内外表现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泡泡玛特在国内和海外的表现截然不同,甚至可以用“冰与火”来形容。
一方面,泡泡玛特在国内市场整体增速放缓甚至出现下滑。数据显示,渠道方面,泡泡玛特2022年中国大陆营收41.63亿元,同比下降3.3%,占总营收的90%。此外,大陆线下渠道、线上渠道、批发及其他营收分别为20.7亿、18.3亿和2.6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2%、1.7%和14.3%。在这部分业务中,疫情的影响不容忽视。
在线上渠道方面吉祥物设计,泡泡玛特盲盒机(泡泡玛特官方微信小程序)营收由2021年的9.22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9.55亿元,增幅为3.6%。但天猫旗舰店营收则跌至4.62亿元,降幅为22.8%;京东旗舰店营收为1.38亿元,同样下降了3.7%。
线上表现不佳除了疫情影响抑制消费、堵住流出,还有线上流量结构变化导致。尤其是疫情三年来,短视频在大众群体中迅速普及,流量加速从电商平台向直播电商平台转移。抖音平台电商商品的高增长就说明了这一点,泡泡玛特的财报中也提到了这一点。
另一方面,在国内增长乏力之际,其海外市场却发展迅猛。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4.54亿元,同比增长147.1%,占总营收的10%。可以说,泡泡玛特能在疫情冲击下实现正增长,其海外市场的快速扩张功不可没,这在其具体营业额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2022年,泡泡玛特海外线下收入由2021年的500万元增长至2022年的1.5亿元,同比增长2799.4%,主要由于海外零售门店的扩张。2022年泡泡玛特海外零售与机器人店渠道收入比为9:1,相比去年近6:4,零售门店占比大幅提升。财报显示,泡泡玛特2022年在海外新开门店21家,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零售门店总数达28家,收入同比增长4120.4%。
市场层面,泡泡玛特已进入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多个海外市场,跨境电商站点已达13个,且仍在不断增加,整体来看,海外市场正在成为泡泡玛特高增长的核心源泉。
独立IP的创收效应开始显现
市场之外,独立产品作为泡泡玛特的主力产品类型,其创收效应也正在逐步显现。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独立产品营收占比达90.8%,营收由2021年的39.8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41.9亿元,增幅为5.3%。
一是老牌自有IP依然保持正增长,基本盘维护良好。泡泡玛特自有IP分为自有IP、独家IP、非独家IP,2022年自有IP产品实现收入30亿元,同比增长16%。头部自有IP SKULLPANDA、Molly、DIMOO继续表现强劲,三者的销量贡献了自有IP收入的绝大部分。艺术高端品牌产品线“MEGA典藏系列”实现收入4.67亿元,创收能力大幅提升。
财报提到,泡泡玛特内部设计团队PDC(泡泡设计中心)推出的IP在2022年表现不俗,小天斗、小夜收入分别达1.48亿元、1.4亿元,小夜同比增长169.4%,小小十坏系列全年收入7130万元。相比自有IP,独家IP和非独家IP存在感较弱,分别收入6.4亿元、5.5亿元,同比下滑17%、11%,基本成为“拖后腿”的角色。
其次,除了加大自主IP的开发,丰富的产品品类也对其整体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2022年,泡泡玛特进一步上线“萌力”产品线,包括3个萌力系列,涵盖MOLLY、DIMOO、SKULLPANDA、LABUBU等十余个热门IP。此外,泡泡玛特还开发了LABUBU搪胶毛绒公仔、浪漫指尖系列场景手办、DIMOO棉布娃娃等多款新品。
会员层面,泡泡玛特2022年累计注册会员数达2600万,其中2022年新增642万,会员贡献销售额93.1%,会员复购率达50.7%。从造血能力上看,泡泡玛特2023年在IP领域表现依然值得期待。
盲盒经济是否迎来拐点?
如上文所述,泡泡玛特增速的下滑不仅仅是疫情的原因,更多的是市场因素。毕竟疫情因素会随着疫情“消退”而逐渐消失,但来自市场层面的压力或将对泡泡玛特的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事实上,种种迹象表明,盲盒经济似乎正在迎来拐点。
首先从国内市场来看,消费者在盲盒消费上正趋于理性,盲盒高增长的逻辑正在被证伪。相较于前几年的高速增长,经过疫情的“提炼”,人们对盲盒的消费和认知更加理性,不再像以前那样“无脑购买”。这也是去年原材料成本上涨时,不少消费者对其产品升级、涨价“反感、吐槽”的原因。
社交媒体上不乏对产品缺陷、售后难的批评,不少消费者甚至选择退出泡泡玛特。闲鱼上打折的盲盒就能说明一切。再加上二手市场价格的下跌,让“炒作”盲盒的利润空间缩水,迫使一批涉足盲盒经济的投机者退场。盲盒的“稀缺性”大大降低,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同时泡泡玛特盲盒批发,消费者对隐藏款、定制款的好奇心逐渐消失,导致其复购率大幅下降,这给他们的库存管理增添了更多压力。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即便疫情消退后其线下门店及物流配送得以恢复,但整体要实现逆周期增长仍颇具难度。
其次,随着监管趋严、竞争加剧,其门店拓展成本、营销费用呈现大幅增长趋势。早在2022年,国家相关部门就发布《关于征求《规范盲盒经营活动指南(试行)》意见的通知》,对盲盒定价、宣传、销售对象等提出了规定。随着监管加强,盲盒厂商纷纷“脱盲”。加之名创优品等行业巨头的进入,大大加剧了盲盒领域的竞争,增加了门店拓展成本和营销费用,无疑会加大其扩张的难度和速度。
当然,目前海外市场的拓展还处于初期,未来仍有很大的机会,但海外拓展也机遇与挑战并存。同时卡通人物,其在主营业务之外拓展的IP主题公园虽然还未形成规模,但正在逐步完善,不排除未来在这里会有新的想象空间。
总体来看,泡泡玛特未来的挑战或主要来自于国内市场,其从盲盒模式向IP运营的转型是必然趋势,而其海外业务未来也可能经历这样的转型。从时机上看,它刚刚到达这样一个迫在眉睫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