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扫盲资料 > 盲盒机票-基于4I理论的盲盒经济营销策略分析

盲盒机票-基于4I理论的盲盒经济营销策略分析

一、简介

如今,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伴随着消费升级和消费需求多元化,消费者对能够提高生活质量、满足情感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表现出了更高的兴趣和认可。这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也体现了他们对个性化、情感化消费体验的渴望。这种现象在盲盒市场尤为明显。

盲盒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模式,近年来在我国市场迅速崛起,发展了盲盒经济。根据Forst & Sulivan权威数据分析表情包设计,2019年至2021年,中国盲盒市场经历了显着的规模扩张。2019年,中国盲盒市场规模突破25亿元,随后快速攀升,2019年逼近百亿元大关。 2021年,Mob研究院发布的《盲盒经济洞察报告》也预测,盲盒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024年将达到300亿元。盲盒以其高度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激发了年轻消费群体的好奇心和购买欲,其市场也在不断扩大,从最初的潮流盲盒发展到如今的盲盒。在许多行业。新业态:化妆品、文具、火车票、食品等,各大品牌纷纷推出自己的盲盒产品,并通过限量版、联名、定制等方式不断满足消费者的好奇心和个性化需求。目前,盲盒的营销渠道日益多元化。除传统线下门店外,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直播间等成为盲盒销售的重要渠道。网络购物不仅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即时看到、购买,还通过直播、短视频等传播形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沉浸式的购物体验。

2、基于网络整合营销4I原理的盲盒经济营销策略分析

在经典营销理论中,企业通常关注产品、价格、质量、渠道等核心要素。然而,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交互性和娱乐性成为塑造产品独特价值的重要维度。用户获取和传递信息的方式日益多元化,传统营销模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美国西北大学营销学教授唐·舒尔茨提出了网络整合营销的4I原则,即Interesting、Interaction、Interests和Individuality。该理论强调始终以消费者为核心,以建立和维持关系为目标,高度重视用户的实际体验和潜在利益。 4I原则不仅顺应了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也积极响应了“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方针,旨在通过精准满足受众需求,实现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深度互动和有效沟通。基于此,本文将基于4I原则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盲盒经济的营销策略。

2.1.趣味原理:跨界品牌联名拓宽消费群体

如今,盲盒市场的营销模式已不再局限于单一潮流玩具品牌的销售。在品牌营销新时代,跨界联名合作正在成为销售行业的新趋势。不同的品牌元素和价值观相融合,打造出更加丰富、多维的品牌内涵,扩大消费圈。跨境品牌联名的核心是寻找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的战略合作伙伴。例如,盲盒品牌泡泡玛特就多次与国内外知名IP合作,推出联名盲盒。 2022年,泡泡玛特与经典手游《王者荣耀》合作,推出“峡谷New”系列盲盒产品。该系列盲盒不仅上市当天销量远超预期,还连续五天跻身最热盲盒之列。销量榜第一,成为泡泡玛特近两年表现最好的盲盒合作款之一。

除了专门的盲盒品牌外,不少行业也开辟了“盲盒+”营销渠道。肯德基与泡泡玛特独立IP产品DIMOO合作,推出全家桶联名套餐。规定时间内,购买套餐的消费者将获赠人偶盲盒一个。跨界品牌联名,让盲盒的受众不再局限于现有的消费群体。盲盒抽奖带来的新奇性和不确定性引起大众的好奇心,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购买,而限时限量的活动将产品的稀缺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让用户在购买产品的过程中感受到心理上的满足。

2.2.互动原则:线上线下结合,互动缩短距离

互联网时代,网络营销的核心特征是互动性,包括用户与用户、用户与平台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机制有助于加深用户对品牌的了解,消除用户对品牌的疑虑,从而提高用户的品牌忠诚度。

社交媒体的出现打破了单向沟通的沟通障碍。很多行业都采用了“线上+线下”的传播模式进行营销,盲盒行业也不例外。如今,不少企业不仅在线下门店销售盲盒、开展快闪活动,还通过电商平台、线上直播等多元化线上渠道广泛宣传自己的产品。在推广初期,盲盒企业巧妙利用微博、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广泛传播碎片化信息,吸引消费者注意力,加深印象。随着信息的不断传播,一些志同道合的消费者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盲盒爱好者社区,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分享想法、交流开箱经验。有着相同爱好的盲盒玩家也会从虚拟的“线上”空间转移到真实的“线下”场景,举办“面对面”的活动。通过举办大型展会等形式,可以进一步帮助消费者了解潮流盲盒,从而构建更加完整的潮流玩法生态系统。其中盲盒机票,以泡泡玛特主办的北京国际潮流玩具展和上海国际潮流玩具展最为著名。活动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300多名艺术家和玩具品牌,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潮流玩具爱好者参与,进一步扩大了盲盒经济的影响力。

2.3.利益原则:利润分享推广,满足情感需求

实惠原则是指商家通过促销、折扣、会员等级等各种经济手段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最终目的是让消费者在营销活动中感受到“实惠”,从而不断促进消费。 2021年3月,携程网推出“98元盲盒随机航班,不想去全额退款”活动。消费者输入个人信息并付款后,可以随机抽取一张从自己所在地到全国任何地方的车票。活动消息一经公布,迅速引发热议。许多网友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了自己赢得的门票。有些人说他们很幸运,而另一些人则嘲笑这个不受欢迎的目的地。这次盲盒打破了圈子,从小众人物、玩偶变成了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与动辄数千元的全价机票相比,两位数价格的盲盒机票显然更具性价比。

不少商家瞄准了消费者购买盲盒的“第三人称效应”和“认知偏差”效应,营造了“物以稀为贵”的市场潮流。泡泡玛特全系列盲盒中都会有一个隐藏物品。数量稀少,中奖概率极低。为了获得这种稀有物品,盲盒迷们愿意付出高价购买。有些端盒玩家甚至直接购买整盒。盒子盲盒。人们或者是为了炫耀个人的兴趣和品味,或者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财力和阶层,通过购买比原价高得多的盲盒来展示自己独特的社会文化。

2.4.个性原则:创造焦点,发挥长尾效应

盲盒经济营销策略深植于个性化原则,强调在满足消费者独特需求的同时,通过产品设计、大数据推荐、定制服务等提升消费者购买体验。这一策略不仅体现在推出限量版、特别版或主题盲盒产品,还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消费者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推荐,并根据受众的行为数据构建更精准的用户画像。肖像让用户感受到自己受到特殊对待,从而增强用户粘性和忠诚度,进一步推动盲盒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抖音平台直播大量涌入,品类广泛,涵盖体育、动漫、电影、明星等领域。用户在直播间下单即可现场体验开盲盒,俗话说“万众羡慕中打开稀有卡牌的满足感和打开它的满足感是不一样的”独自的。”消费者想要在人人围观的直播间享受不可预知的抽奖大奖,以及在评论区被主播翻盘、被其他用户羡慕的互动快感。无论是个性化大数据推荐,还是个人情感陪伴,目的都是为了满足用户的心理需求,提高转化率,让营销有针对性。

3、盲盒经济下的新媒体营销问题

3.1.过度营销宣传,破坏行业生态

作为市场上的新生事物,企业和商家都发现了盲盒带来的巨大好处。一些商家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扩大市场,会利用过度营销、虚假宣传来吸引消费者。盲盒商家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推送广告,或者通过明星合作、综艺节目等方式,吸引用户的广泛关注,刺激其从众心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夸大盲盒内商品的价值和稀有性,刺激消费者购买。 “19.9元用华为手机”、“9.9元试用”、“开箱一定赢手机”……商家用花哨的话语诱导用户消费。事实上,用户花几十甚至上千元购买盲盒并打开。最后一个可能只是挖耳勺。这种只注重销量和人气而忽视产品本身的营销方式,不仅扰乱了盲盒市场的秩序,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购买后发现实际产品与促销内容存在巨大差异,往往会产生心理落差和不满,最终失去对商家和企业的信任。

3.2.质量参差不齐,损害消费者权益。

随着盲盒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质量已成为提升盲盒供应链整体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打造品牌、连接消费者的主要环节。然而,盲盒市场中,产品质量控制参差不齐、质量难以保证、实际收到的产品与宣传图片不符等问题不断出现。为了追求巨大的短期利润,商家不惜降低成本、使用劣质材料、简化质量检验。程序等手段使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对消费者权益构成严重威胁。

2023年3月卡通形象,京津冀消费者协会联合发布《“盲盒”消费调查结果》。报告显示,57.25%的受访者购买过化妆品盲盒。此类盲盒存在明显的质量控制问题:有的商家在未报告了解消费者的前提下,销售保质期短的产品,有的商家销售来源不明的产品,有的商家销售掺假的产品。调查还发现,有35.87%的受访者在拆盲盒时遇到过这个问题。三种无产品情况。另外,由于盲盒产品的特殊性,大多数商家一般都会设置“售后不退不换”的条款。面对这些限制,消费者如果遇到质量问题,往往会觉得盲盒产品难以处理。退换货过程实质上不合理地限制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3.沉迷于冲动消费,引导不良价值观

盲盒产品随机且稀缺,且大多限量销售,类似于“饥饿营销”。同时,其独特的购买体验给用户带来一种“寻宝”的刺激感。再加上中标率低,很容易诱导用户重复购买,产生依赖和机会主义。这种类似抽奖的商业模式给盲盒产品贴上了“赌博元素”的标签,引发了部分年轻消费者的赌博心态,不断投入购买,很容易对其消费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负面影响。 。自从奥特曼、小马宝莉等盲盒卡牌游戏重新流行以来,未成年人频频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高价值的盲盒游戏。今年6月,江西一位家长向12315举报,孩子在学校附近的一家超市偷偷购买了一张价值3800元的小马驹卡。与商家协商退款后,未能达成一致,选择报警。未成年消费者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尤其是面对盲盒这样兼具刺激性、新奇性和社交属性的产品时,更容易产生冲动性购买行为,如不及时干预就会产生严重后果。

3.4.部门监管缺失,导致行业混乱

盲盒经济的热潮和失败与相关交易市场缺乏监管不无关系。热潮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合规风险,部分盲盒产品已经触及法律红线。盲盒经济作为近年来兴起并流行的行业,现有市场监管主体在商业活动中仍存在诸多漏洞,难以实现全面有效的监管。与普通销售的商品不同,盲盒独特的销售模式以及商品的不确定性,使其难以纳入传统的商品分类和监管框架。中国消协发布的《2021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指出,盲盒消费无序扩张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也给维权带来了新热点。由于盲盒经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措施,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失范现象。这种情况迫切需要监管部门重视,制定更加明确、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确保盲盒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四、促进盲盒经济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4.1.打击虚假夸大盲盒机票,维护市场诚信

诚信经营不仅是构建良性市场环境的首要因素,也是盲盒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盲盒市场要自觉树立诚信经营理念,定期进行自查和互查,并成立专门监督检查组,全面系统地对商家和企业的产品推广、营销情况进行抽检。严厉打击虚假宣传、过度营销等行为,纠正不良行为,确保市场运作规范化、透明化。成都市消协通过“诉讼移送”,将某盲盒公司涉嫌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等违法行为的相关线索移交给成都市高新区市场监管局。截至2022年2月3日,该公司因虚假中奖概率诱导消费者购买盲盒超过28万个。鉴于其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关规定,高新区市场监管局依法对其处以60万元罚款,并责令改正。

4.2.提高行业标准,优化产品和服务

盲盒运营企业作为盲盒经济的参与者和主要受益者,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盲盒运营企业应聚集行业专家、龙头企业代表和消费者代表,共同讨论制定一套贯穿盲盒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全链条的行业规范和操作标准,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要求。与既定的规定。此外,企业还要注重优化产品服务,为用户提供详细准确的产品信息、周到完善的售后服务、灵活便捷的退换货政策,全面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巩固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消费者的信任和满意。 ,促进盲盒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022年8月16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就《盲盒经营活动规范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草案要求盲盒经营者公开盲盒名称、类型、款式、提取规则、盲盒概率等产品信息,禁止盲盒经营者私自操控后台、误导消费者、拒绝或延迟配送、设置空盒、 ETC。

4.3.促进理性消费,维护合法权益

盲盒产品具有吉祥属性,消费者在好奇心和冲动的驱使下容易产生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因此,倡导理性消费理念至关重要。媒体要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加强教育宣传,引导消费者理性看待盲盒产品,避免盲目追捧和过度消费。由于未成年人是盲盒经济的重点,经营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未成年人成瘾,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例如,地方相关部门可以出台保护措施,对小学校园周边的盲盒销售模式进行具体规范,包括距离、内容、限购等,促进学校周边消费环境的净化。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2年1月14日召开新闻通气会,解读《上海市盲盒经营活动合规指引》,其中明确规定:禁止向8岁以下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向8岁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产品的,应当通过线上、线下等不同方式确认监护人同意。

4.4.加强督导督查,深化部门协调

政府作为盲盒市场的监管主体,承担着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责任。为此,国家应加大对盲盒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严格的规章制度,对盲盒行业的违法行为“零容忍”。首先,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盲盒行业监管部门,确保监管措施有效落实。 2023年7月,六合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横梁分局开展规范盲盒经营专项检查。调查中,执法人员对校园周边销售盲盒的店铺进行了详细检查,包括盲盒价格标签、信息披露、未成年人购买提示、产品合规性、3C认证等,要求店铺保留购买小票并准备好适当的物品。台面。账目保证货源和质量。其次,政府应推动多个监管部门建立合作关系,深化部门协调,形成共同承担监管责任的多元化监管体系,确保监管措施的有效性和协调性。

5. 结论

盲盒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我国的市场运营来说无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盲盒经济作为数字经济和大数据基础设施蓬勃发展的产物,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互联网消费模式的兴起;另一方面,盲盒经济也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和问题。潜在风险包括商家虚假营销、行业恶性竞争、消费者权益受损、部门监管缺失等。为促进盲盒经济健康发展,应多方共同努力,共同维护生态平衡盲盒市场。一是鼓励盲盒企业自纠自查,建立行业自律机制;二是教育消费者树立健康消费观,维护合法权益。最后,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建立健全行业法规。通过逐步完善,实现盲盒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