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扫盲资料 > 泡泡玛特盲盒-一年新增400多家新潮游戏公司,泡泡玛特开启了疯狂的开店模式。 “盲盒先分享”还能走多远?

泡泡玛特盲盒-一年新增400多家新潮游戏公司,泡泡玛特开启了疯狂的开店模式。 “盲盒先分享”还能走多远?

12月10日,泡泡玛特下架在天猫官方旗舰店销售的“存货盲盒”产品。 财经网向客服人员询问了下架的原因。 客服没有正面回答面料成分的问题,只是回复:“目前缺货”。

昨日,人民网发表《盲盒不可能真的瞎,“泡泡玛特”不懂吗?》一文直击泡泡玛特的产品质量问题。 此前,泡泡玛特因涉嫌虚假宣传这款SKULLPANDA熊喵热潮系列个性化“囤货盲盒”,被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管局罚款20万元。

执法人员在网上搜证取证,到泡泡玛特进行查询调查,查看产品相关检验报告后,确认该产品的实际面料含量不符合其宣传的97%棉3%标准。氨纶。 调查过程中,泡泡玛特证实了上述事实。

质量问题久未解决,老客户“退却”

事实上,泡泡玛特曾多次因产品质量问题和过度营销被起诉。 此前,“二次销售”、“天价”、“强拆”等风波也曾引发广泛讨论,其产品质量也一直备受消费者关注。 消费者投诉的主要原因是“产品质量问题”、“虚假宣传”、“少送货、漏送货”等,在小红书等集中讨论平台上,也有大量消费者留言质疑产品存在严重缺陷,不少消费者因此“退群”。

财经网在泡泡玛特北京悠唐店看到了。 因为地处写字楼集中区域,每天中午都会有职场人士来店里买盲盒。 他们中的许多人直接订购了“有缺陷”的产品,其中大部分是显而易见的。 油漆剥落现象。 财经网询问店员如何处理次品。 店员说:“不能直接退货,客户只能拿回家等快递员取件寄回去,然后返厂维修,整个过程要半个多月”

由于盲盒产品的特殊性,其相当一部分的附加值在于即买即开的“快乐消费”。 很多消费者难以接受次品长期退货的过程。 甚至有消费者当场直接表示:“这次算了,以后不买了。” 在闲鱼和微信小程序“炒玩组”上,有大量二手泡泡玛特盲盒产品,大部分已被撤单。 宝贝朋友们热卖中泡泡玛特盲盒,价格从原来的59-69元降到了10-20元,部分款式甚至跌破10元。

泡泡玛特在销售端的“差评”,从股价也能看出。 泡泡玛特作为“盲盒第一股”于2020年12月11日以超高估值在港交所上市。 不过,上市之后,泡泡玛特似乎并没有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 2021年2月17日,泡泡玛特一度震荡至盘中高位107.42港元/股,随后于10月29日震荡回落至45.15港元/股的历史低点。截至12月10日发稿,泡泡玛特跌2.43%至每股48.2港元,市值675.73亿港元,较最高市值1500亿港元跌逾800亿港元。 此外,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王宁11月减持泡泡玛特1%股权,约7亿港元。

IP的人气还不够强,泡泡玛特决定加价!

在二级市场表现不佳的情况下,也存在着深层次的经营危机。 据了解,泡泡玛特运营的IP有93个,其中自有IP有12个,独家IP有25个,非独家IP有56个。 其中泡泡玛特盲盒,自有IP是泡泡玛特的主要收入来源。 据泡泡玛特2021年上半年财报显示,自有IP带来的收入为9.02亿元,占总收入的50.9%。

五年前推出的茉莉系列,是泡泡玛特自有IP中的主要收入来源,但也面临着数据下滑的窘境。 泡泡玛特财报显示,2019年,来自Molly的营收为4.56亿元,占总营收的27.1%; 2020年,来自Molly的收入下降至3.57亿元,占总收入的27.1%,占比大幅下降至14.2%; 2021年上半年,来自Molly的收入继续下降至2.04亿元,占总收入的11.5%。 据财经网实地观察,在泡泡玛特的每家门店中,Molly系列总是单独放置在显眼位置,但依然难以调动起消费者的热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表示:“对于泡泡玛特来说,难点在于其IP的可持续性。如果只是IP内容逐步填充,通过其在玩家中的渗透“升级,很容易变成传统的玩具厂商。所以泡泡玛特依赖于盲盒玩法。而如何提高盲盒玩法的门槛,是泡泡玛特未来重点突破的地方。” 今年,泡泡玛特着重打造系列新IP,以化解莫莉影响力减弱带来的风险,小野、小男孩等新IP形象相继上线,但影响力仍无法与Molly相提并论。莫莉的那个。比较一下。

近期,泡泡玛特还对多款盲盒进行了“试涨价”策略。 此前,泡泡玛特的盲盒售价多为59元,但今年下半年推出的多个系列均已涨价。 到69元,就连最近发布的Molly和CoolrainLABO系列也达到了89元。 兴业证券研报显示ip形象,“泡泡玛特涨价后,消费者接受度很高。 预计下半年的毛利率会好于上半年。” 泡泡亚光盲盒的质量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

竞争对手虎视眈眈,多开店你会赢吗?

上文提到,泡泡玛特的现象级IP来之不易,但其营收仍依赖于盲盒产品。 根据泡泡玛特提交的招股书,2017年至2019年,盲盒产品是泡泡玛特的主力军,营收分别为9140万元、3.596亿元、3.592亿元,占同期。 占总收入的 57.8%、69.9% 和 80.7%。 截至2020年上半年,盲盒产品以6.89亿元的营收占泡泡玛特总营收的84.2%,占比逐年提升。 零售行业分析师凌飞宇表示,“新品牌很难产生有吸引力的IP,很多老玩家纷纷退却,这让可选消费的盲盒经济面临更大的挑战。”

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意识,泡泡玛特已经在砍掉和盲盒绑定的印象,布局全IP产业链,从2021年的财报开始,泡泡玛特将不再单独列出盲盒的营收。 . 同时,泡丸玛特也开始生产已有IP的衍生产品。 此次的精品是SKULLPANDA系列的“周边”,其中还包括iPad保护套、手机壳等产品。 此外,Molly、DIMOO、LABUBU等IP也有不少周边产品。 周边产品的价格普遍高于盲盒产品本身。 此次被罚款的丝袜盲盒售价79-711元,一款手机壳售价99元,DIMOO等各种马克杯售价169元。

然而,泡泡玛特的困境不仅在于自身IP的持续短缺,更在于激烈的外部竞争。 多方资本逐渐意识到盲盒产品的暴利,纷纷押注于此。 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2300多家名称或经营范围包含“潮玩、潮玩、盲盒”的企业吉祥物,其中超过94.52%的潮玩相关企业成立于5年以内。年。 其中,2020年新增时尚相关企业400余家,同比增长54%。 自2021年1月起,新增相关企业1400余家。

52TOYS、1983、TOPTOY等潮流玩具品牌发展势头强劲。 在名创优品的帮助下,TOP TOY迅速打开了市场。 今年9月,获得4亿元融资。 同时,TOP TOY已签约近200名独立设计师,目前拥有160多个自主品牌SKU,其中包括6个原创IP。 对此,盘和林表示:“盲盒玩法没有门槛,一旦上市,就会有大量企业跟进,而泡泡玛特在盲盒IP上内容不足,这让有IP的企业进入盲盒领域具有更显着的比较优势。

在竞争的压力下,宝玛特也在不断寻找新的增长路径。 除了发力线上营销,也在疯狂拓展线下门店。 截至11月6日,泡泡玛特在2021年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新开了113家门店,线下扩张速度可见一斑。 与此同时,新增机器人门店数量也从210家增加到1687家。 . 快速扩张导致泡泡玛特经营成本“加码”,销售成本大幅增加至6.56亿元,同比增长130.53%。

面对竞争和泡泡玛特的未来,创始人王宁似乎并不担心。 “我们从无到有创造了一个新的产业,这就是我们的价值所在。” 不管泡泡玛特的未来价值如何,能否避免12月7日发生的质量问题再次发生,都是泡泡玛特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正如人民日报文章所说,盲盒不做,才能走得更远。”瞎的”。

陈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