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扫盲资料 > 潮玩盲盒批发价-这一代95后| 疯狂盲盒炒作:一些花上百万的80、90后表示看不懂

潮玩盲盒批发价-这一代95后| 疯狂盲盒炒作:一些花上百万的80、90后表示看不懂

没有人永远年轻,但年轻人永远存在。

世界上有18亿年轻人。 他们是充满潜力的一代。 互联网赋予了这一代年轻人前所未有的自我表达权利。 他们通过互联网交流、学习和创业。 他们从互联网中汲取养分潮玩盲盒批发价,用自己的创造力反哺这个繁荣的生态系统。 从爱好到工作,他们的生活观、工作观与父辈有明显不同。

上班族、养家糊口的人,这些年度梗的背后是年轻人对职场、生活的自嘲,也体现了他们对严肃问题的独特思考。

如何正确认识这一代年轻人? 为了解答这些问题,腾讯新闻联手众多优质创作者,聚焦1995年以后出生的“年轻群体”,通过行业观察、人物故事、市场报道等一系列内容,试图向公众揭示这个新兴群体的真实面貌。

上海某商场年轻人被盲盒自动售货机吸引

人们想要玩具来消磨时间,想要玩偶来陪伴自己的灵魂,这是很常见的。 现代社会和一线城市,年轻人更加需要玩具。 这种娃娃没有传统的实用功能,更多的是实现精神上的快乐。

盲盒是近两年爆火的玩具。 它给内心的娃娃装满了不可知的惊喜,触动了一些年轻人的天性——好奇心、收藏癖和赌博。

年轻人买盲盒的那一刻,大脑里一定会分泌大量的多巴胺。 否则,就不会有“北京一对年轻夫妇四个月花20万元买盲盒娃娃”的新闻报道。 国泰君安的一篇报道提到,有人花费数百万收集盲盒。

对于很多1995年以后出生的人来说,他们沉迷于幸福,很快就会清醒。 不断有年轻人作弊,而这些被泡泡玛特联合创始人评价为“没有艺术性、没有价值”的娃娃,在二手平台上出售,然后被骗。

盲盒带来的快乐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一个“暑期极限”。 一旦过了欣赏期,就再也找不到味道了。

近20万年轻人一年花2万元买盲盒,8090后表示看不懂

盲盒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但它以时尚玩具(艺术玩具或设计师玩具)的形式出现。 盲盒文化起源于美国,盛行于日本。 它最早以福袋(又称填充袋)的形式出现。 是商家将各种商品装进袋子进行盲销,买什么就得到什么的一种促销方式。 这种新颖的方法确实引起了消费者的兴趣。 后来福袋缩小了,变成扭蛋机里的一个小玩具,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玩偶潮玩盲盒批发价,比如作者小时候扭过的“青蛙军士长”。

20世纪90年代,盲盒风潮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2005年前后,盲盒与时尚玩具在内地紧密结合,涌现出一批时尚设计工作室。 领先的盲盒公司是Bubble Mart,该公司于2020年11月上旬在美国推出。他们出售没有实质内容的IP图像,而是利用盲盒营销来吸引年轻人购买并投放市场。

Mob研究院数据显示,一线城市的女性白领和Z世代大学生是盲盒消费的主力消费者。 18岁至24岁人群占比最高,达到37.6%,女性消费者占盲盒消费者的62.6%。 从职业分类来看,职业白领占49.7%,学生占28.6%。 他们集中在上海、北京、广州、杭州、天津等一线城市。

不少调查报告显示,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已经转变为自我愉悦。 2019年底,天猫发布了《1995年后玩家名单》。 1.49亿15-25岁的95后中,70%是天猫“玩家”。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他们的烧钱爱好是:人物、潮鞋、电竞、Cosplay、摄影; 2020年底,淘宝发布“年度十大商品榜”,除了口罩、头盔等与时事密切相关的品类外,盲盒也成为网友讨论最多的商品。 “爱好消费”成为95后的消费动机。 近20万名消费者每年花费2万元收集盲盒。 购买力强的人一年在盲盒上的花费可达100万元以上。

YOUNG World还就盲盒采访了几位80后、90后。 绝大多数人无法理解盲盒,也不看好盲盒未来的市场价值。

一位80后的广告从业者表示,他曾经出于好奇买了一个盲盒,得到了一只哆啦A梦,“因为它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记忆表情包设计,而且那天我心情不好,所以就突然买了它” ……当我看到哆啦A梦拿着甜甜圈的时候,我高兴了一阵子。” 但他的喜悦很快就消失了。 “我觉得69块钱不值,可以吃顿丰盛的午餐,不过也不错,我现在买的是我最喜欢的哆啦A梦,而不是亚索、大雄、小晶。” 那个有着童年记忆的娃娃一直放在他的书架上。 多次搬家,也陪伴他走出低谷。 但他很清楚,哆啦A梦和莫莉的东西不一样。 “那些东西没什么,只是看着很有趣。”

一位90后女孩表示,“我觉得买盲盒就是赌博,就是为了看看下一个是不是我喜欢的。” 她表示不会花59买盲盒。 “如果有惊喜的话,我还不如买张彩票,说不定还能把自行车变成摩托车呢。”

盲盒的惊喜瘾关键词:限量版、系列、青年亚文化

盲盒里的娃娃有什么寓意吗? 除了宜家、星巴克等拥有自有IP的品牌外,与哆啦A梦、蓝精灵、海贼王等有故事和内容的漫画人物相比,盲盒娃娃只是凭空出现、无根的娃娃。 即使在1995年以后出生的女孩眼里,她们也不可爱,只是因为“娃娃的衣服很漂亮”、“正好买了星座系列的那一款”。

盲盒行业领头羊泡泡玛特联合创始人曾公开表示,盲盒没有内涵、没有价值、没有艺术性。

盲盒卖什么? 正是情感——无论是惊讶还是沮丧——将人们从购买物质的东西转变为购买情绪。 泡泡玛特也从卖产品进化到卖情感。 我买了盲盒里的娃娃作为装饰品,久而久之会让他们爱上,而且方便携带。

在与这些玩家的接触中,YOUNG World发现盲盒在2016年开始大规模流行,泡泡玛特推出星座系列后,可以说迎来了爆发。 盲盒单价低、品种多、新品发布快,促进了盲盒的高复购率。

目前就读高三的女孩KIKI向YOUNG World讲述了她和同学们的经历。 她在购物时被泡泡玛特的陈列所吸引,发现店里正在出售一些“衣服好看”、星座主题的娃娃。 。

占星术是年轻人亚文化中最常见的领域。 KIKI买的第一个盲盒是他自己的星座“金牛座”。 买了金牛座娃娃后,KIKI觉得“有必要集齐全部12星座”,于是一口气买下了星座系列。

另外,激活盲盒和潮流玩具市场的是设计师的IP(他们的创作迎合了二次元和动漫文化)。 泡泡玛特被莫莉救了,这让创始人王宁受到启发。 他先后与众多艺术家和设计师签约,其中包括Molly、Didoo等85个自有IP,以及51个非独家IP。

盲盒+星座文化+潮流玩具+人性化的收藏习惯,这些流行元素精准吸引了95后。

YOUNG World采访了几位1995年出生的盲盒玩家,在谈到进入游戏的动机时,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是因为盲盒的兴奋和惊喜,是因为自己想买的盲盒从来没有可用过,所以他们选择了它。 继续买吧。 盲盒还有一个致命的招数,那就是刺激95后的收藏欲望。 盲盒都是系列销售。 如果你买一两件,你想收集所有款式; 当你收集了所有样式后,你还想要它们设置的“隐藏样式”。

绘制您想要的样式或隐藏的样式。 “感觉就像探索一个领域或玩一个游戏。你也想买他过去的风格并追随新的风格。” 上海某中学高三女生KIKI 这是我回顾购买盲盒时的感受。

成瘾和赌博心理是95后玩家冲动进入盲盒的第一阶段。 但在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代价后,如何才能保持快乐呢? 一个没有内涵的盲盒能支撑其背后的动机吗? 不少1995年以后出生的玩家表示,盲盒里的娃娃有陪伴功能,能给自己带来安慰感。 因为玩偶的存在,他们也会不自觉地扩大自己的社交圈,比如通过闲鱼上的购买、交流来认识玩家。 这反映了当下年轻人的心理和生活状况。 即在不缺乏物质的情况下,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注重物品带来的情感价值。 没有功能、取悦自己的产品成了他们的爱好。

闲鱼44万人交易盲盒:95后的爱情来得快去得快

YOUNG World接触到的盲盒玩家基本上都拥有几十到几百个娃娃,每年花费在几千到几万个娃娃之间。 如果遇到很难买到的限量版,就要花十倍、二十倍以上。 。 当然,当他们走出陷阱后,这些高价买来的娃娃仍然可以原价甚至溢价出售。

YOUNG World还发现闲鱼是一个聚集了大量盲盒玩家的平台。 据闲鱼发布的潮流玩具盲盒相关数据显示,目前闲鱼上进行交易(包括销售和兑换)的盲盒玩家已超过44万。 11月,闲置盲盒成交额突破1.2亿元。 该平台已经盲拳一年了。 交易额接近泡泡玛特的年营收。 闲鱼的一些顶级潮流玩家年收入超过200万元。

在我们接触的盲盒玩家中,女孩们都表示,她们曾经高价卖过娃娃。 一名女孩以300元的价格出售了某款限量版莫莉,这是价格的五倍。 另一位1995年以后出生的卖家表示,由于一些盲盒早年销量很少,现在已经没有了,所以新入行者必须在闲鱼上购买,而最热门和稀有的型号必须与雷霆并列。 模型(难看或数量大)一起出售。 她举了泡泡玛特的一款“潘氏圣诞隐藏款式”的例子,“全球限量版”250件,已经从59元飙升至2350元卡通人物,涨幅达39倍。

几位高中女生告诉YOUNG World,她们在闲鱼上的盲盒已经全部卖掉了。 因为我觉得盲盒娃娃很“无聊”,而在我迷恋它、追求刺激和新奇之后,我就不再喜欢这种“没有灵魂”的东西了。

“盲盒最大的陷阱就是,它只出一套,买了一两件后,你就感觉自己有强迫症,想买整套。”

KIKI说,同学们为了得到全套娃娃,会买一整盒娃娃。 “一百多个娃娃才不到一万元。”

另一位大学生在经历了最初的令人头疼的经历后发现了这个问题。 为了收集莫莉的一套圣诞套装,她曾在二手平台上以三倍的价格购买了它。 “而且盲盒产品中存在一些隐藏物品,据了解,泡泡玛特的隐藏物品比例为140:1,很难买到。”

现在她说她感到无聊。 为了收集整套娃娃(尤其是隐藏的)买二手,她失去了对未知的期待、惊喜感、折扣的体验。 她已经放弃了,不会再买盲盒娃娃了。

一位盲盒玩家表示,当时盲盒很受同学欢迎,因为价格不贵,几十块钱就能得到惊喜,所以就毫不犹豫地参与其中。 每逢生日、节日,同学们都会互赠几个盲盒作为惊喜礼物,从而形成盲盒循环。 KIKI向YOUNG World抱怨,放弃盲盒的另一个原因是泡泡玛特发布新品太快,让她感觉很累,“明显有种割韭菜的感觉”。

2020年底苏州某商场品牌店使用福袋形式的营销图片/德清

2020年底苏州某商场年轻人排队购买盲盒产品图/德清

“盲盒”概念常青,但它是新潮剧,还是风头正劲的猪。

作为一种营销方式,盲盒之所以常青,是因为它覆盖的不仅仅是95后。 但盲盒包装的“潮流玩具”更像是正在热销的猪。 一波又一波的年轻人涌上玩盲盒的海滩,带走了短暂的欢乐,然后渐渐消失。 但这并不妨碍市场对盲盒价值的看好。 泡泡玛特上市时,市值最高达到1000亿港元,市盈率为168倍,超出了投资者的想象。

1995年以后出生的人平均每月可支配收入高达3500元,消费能力巨大。 据MOB研究院报告,预计到2024年,盲盒时尚玩具市场规模将增长两倍,达到300亿元; 而Joost and Sullivan的报告则更为乐观——到2024年,中国时尚玩具市场规模将达到763亿元;

天眼查显示,截至今年11月30日,中国大陆新增时尚相关企业超过260家,总数至少达到800家。除了泡泡玛特,还有52Toys、IP Station等品牌、IPSTAR等也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

盲盒的营销方式也从95后开始蔓延。 受泡泡玛特影响,2020年12月,星巴克与宜家在圣诞节和新年期间推出了限量版盲盒娃娃。 今年,星巴克于12月1日推出圣诞盲盒,包括6个圣诞熊玩偶和1个隐藏熊玩偶。 单价108元,附送礼券,可供店内消费; 宜家还在12月推出了圣诞盲盒,上面印着“这是瑞典比约恩熊”的图案。 常规款有笔筒款、笔记款等实用性较高的款。 还有可爱的隐藏模型,但不单独出售,而是消费一定数量后赠送。

2020年圣诞节期间,YOUNG World走访上海、苏州等地的商场发现,包括化妆品、运动品牌在内的一些潮流品牌推出盲盒、福袋等迎合年轻人的需求。 由于其价格实惠且限量版,它们引发了排队购买的热潮。 抛开玩偶不谈,这种限量实用的盲盒营销理念还是很吸引人的。

盲盒潮流代表人物、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曾借用法国哲学家亨利·伯格森的一句话来解释1995年以后出生的人和其他几代人对盲盒的不同态度:“那些听别人说话的人不懂音乐的人会认为跳舞的人疯了。” 他认为盲盒让零售的娱乐性加倍,幸福感与悬念成正比。

这种比例关系可能只对年轻人有效。 1995年以后出生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以及世俗琐事的负担,必然会经历一个脱去的过程。 我们相信,“盲盒”的营销形式永远存在,但那些用盲盒包装的“无价值、无内涵、无艺术性”的娃娃最终可能会成为他们记忆中的一粒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