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扫盲资料 > 潮玩盲盒批发商-盲盒经济,人们追求的工艺艺术

潮玩盲盒批发商-盲盒经济,人们追求的工艺艺术

在“Z世代”的经济动力下,一种小众趋势席卷而来:盲盒,成为资本追逐的下一个目标。

数据显示,每年有近20万消费者花费超过2万元收集盲盒。 泡泡玛特等新兴潮流玩具公仔品牌在淘宝平台出口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马来西亚等120多个国家,正在影响更多海外潮流玩具爱好者。

盲盒经济蓬勃发展,各界商家纷纷到中国内贸批发平台1688寻找工厂加工定制盲盒。 阿里巴巴1688表示,今年12月上半月,平台盲盒及衍生品交易额是11月同期的2.7倍,加工定制买家数量同比增长300%——年。

盲盒热潮吸引了“老玩家”。 12月11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玛特在香港上市。 上市首日,股价涨幅超100%。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泡泡玛特的市值已突破千亿港元。

泡泡玛特的推出,让很多人看到了隐藏在这个不起眼的小盒子里的“冰山”。 除了52TOYS、寻找独角兽、十二楼等专业潮流玩具品牌外吉祥物,新零售店名创优品还开发了盲盒潮流玩具品牌TOPTOY; 社交电商平台有赞近期也表示将推出新产品“随赞盲盒”,并已开始内测。

毫无疑问,盲盒已经成为现象级产品。 无论是消费者、商家卡通形象,还是背后的资本; 无论是懂的人懂的,还是不懂的人,都会关注。 盲盒短期内的爆发式发展与互联网商业模式密切相关。

Web 2.0末期,90后、00后已经适应了各大互联网平台带来的便利,并逐渐与之融合、共生。 随着生活变得更加便利,精神追求也会进一步提高,而这些追求受到物欲横流的消费时代的影响。 在与现实压力的碰撞中,盲盒带来的精神刺激满足了暂时愉悦的需要。

打开盲盒的流程与打开快递的流程相同。 这是从不确定到期望再到满意的心理跳跃。 虽然网上购物可以让你提前浏览图片和评论,但在看到实际产品之前这种心理过程仍然存在。 盲盒加深了这种心理,而且与网购相比,盲盒承载的实用性更少,更深层次地增强了心理艺术性。

学者本雅明曾描述过此类艺术作品。 因为工业化的生产模式,艺术品开始变得不那么居高临下。 它们可以成为普通人买得起、欣赏的产品。

盲盒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 同时,它还叠加了互联网时代独特的语境特征。 工业化生产让这些艺术品能够大量销售,物流供应链的完善让产品从线上到线下快速覆盖各个场景,从而形成一种趋势。

但本雅明也指出,这些商品在失去高贵称号的同时,也因其千篇一律而失去了艺术品的“光环”。 盲盒将两者完美结合。 它们不仅能拥有现象级的人气,还具有“艺术欣赏”的功能,还能带来心理上的满足。

除了给盲盒消费者带来心理需求之外,作为其销售渠道,互联网平台也是不可或缺的。 电商平台集营销、社交、消费为一体,为IP创作和亚文化经济提供更顺畅的渠道。 此外,二手电商市场不断扩大,还为“抽奖式”盲盒提供兑换、二手服务。 销售渠道。

闲鱼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有30万盲盒玩家在平台进行交易,每月释放的闲置盲盒数量较一年前增长320%。 目前,盲盒交易市场已达千万级。

盲盒倡导的消费更加沉浸式、场景化。 这样的消费模式需要外界创造一个相应的情境潮玩盲盒批发商,将消费者“包裹”在其中,让他们沉浸其中,愿意为这些实用性不大的“符号”买单。 这也是很多网红产品如此受欢迎的原因。

但与网红产品的情况类似,涌入盲盒的商家和资本或许并不确定这样的热度能持续多久。 更何况,盲盒的实用性还不如网红产品。 它是一种纯粹“炒作”的文化现象级产品,需要为产品本身再增添一层意义。

新消费时代,盲盒经济或许能借助电商平台实现高利润、高回报,但在这一爆发趋势过去后,缺乏忠诚度的“Z世代”群体将走向下一个趋势。 平台或商家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这样的“热门商机”,而不是盲目投资。

数字消费创造的沉浸感只能带来暂时的愉悦潮玩盲盒批发商,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就像娱乐一样,盲盒只是“突然的喜悦”的惊喜,并不能取代生活本身。 我们不需要赋予它们更高的价值。 它们只需要充当装饰品,不必承载很高的期望。

与此同时,在互联网商业的影响下,为现象级产品而疯狂的消费者和资本需要静下心来看看行业风口,看看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