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扫盲资料 > 198机票盲盒规则-规则“红绿灯”引导盲盒市场不再“盲目”

198机票盲盒规则-规则“红绿灯”引导盲盒市场不再“盲目”

近年来,盲盒因为不确定性带来的惊喜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但盲盒经济也利用盲盒诱导消费,诱导未成年人冲动消费。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6月15日发布《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明确盲盒经营禁止销售清单,为盲盒经营划定红线,促进盲盒经营箱体经营者加强合规治理。 全国首创盲盒规则。 盲盒为何如此受欢迎? 关键环节如何把控? 新规定执行情况如何? ……近日,记者走访了一些销售盲盒的店铺和平台。

控制盲盒的钥匙并设定规则

大三学生谢雨涵是一名“盲盒爱好者”。 端午节临近,谢雨涵尝试了“火车盲盒”。 她打开“去哪儿旅游”APP,点击“旅游盲盒28.8元买火车票”,打开盲盒后,她以原价32.5元开出一张南京到苏州的火车票,显示6月21日22. 所有行程均提供硬座。

为什么喜欢盲盒? 谢雨涵坦言,打开盲盒有一种“兴奋”的感觉,有时“想买东西却不知道买什么”。 然而盲盒也给她带来了烦恼。 “最大的感受就是‘一锤子买卖’,不喜欢或者有质量问题的东西很难退换。” 谢雨涵说,“我去年就开过盒子,某平台上的‘99元盲盒机票’付款后才发现,不仅目的地是随机的,连出发地也是随机的198机票盲盒规则,退款也是随机的。”很麻烦,几经周折才把票退了。”

盲盒产品的退换货一直是投诉的重要点。 《指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盲盒经营者在充分告知提醒并确认消费者单次购买后,以互联网形式销售的盲盒产品在拆封后七日内可以无理由退货。 盲盒经营者不得以默认核对方式替代消费者确认流程。 以全包形式销售全系列产品时,明确标识该系列产品的,经营者应当依法实行网购七日无理由退货政策。

网络上还有很多“另类”盲盒。 一些商家将不需要的快递包裹打包进盲盒出售。 6月22日,记者打开购物平台搜索“盲快递箱”表情包设计,发现不少店铺出售盲快递箱。 不少店铺宣称“无人认领、积压的快递包裹低价处理”、“所有包裹按斤处理”、“没有空包裹就打”。 记者随机开了一家店,盲盒的价格从15元到100元不等。 不过,不少消费者在评论区留言“不值这个钱”,也有顾客留言“打开后是一袋沙子”。

记者询问店里生意怎么样,老板说“生意还不错”。 谈及原因时,老板表示,“手机、电脑等物品不能投递,丢失的物品我们可以去捡。” 但当记者询问“出售无人认领的快递盲盒是否合法”、“是否会确认购买者年龄”等问题时,店主却三缄其口。

今年3月,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对老门东网红“盲盒奶茶”店进行突击检查,发现消费者看不到加工过程,部分原材料未标明开业日期吉祥物设计,且半成品-成品未贴生产标签。

难道真的是“万物皆可盲”吗? 《指导意见》制定了销售负面清单。 不适宜进入盲盒领域的药品、医疗器械、有毒有害物品、易燃易爆物品、活动物等不得以盲盒形式销售。 不具备保证质量安全和消费者权益条件的食品、化妆品不得以盲盒形式销售。

为防止成瘾,不得向8岁以下未成年人出售

值得注意的是,中小学生已成为各类盲盒买卖的主力军之一。

在南京新街口附近的一家文具店,记者见到了市民王海英。 王海英的孩子童童今年8岁了,他经常“拉”王海英到这里开“盲文具盒”。 “盲盒里面都是普通的文具。我曾经花40元打开一个盲文具盒,只得到了几支中性笔。我感觉这40元根本不值,家里的文具都快堆满了。”上了一座‘山’。”王海鹰感叹道。

为什么喜欢开文具盲盒? “你看,这支中性笔有10种不同的作用,其中有一些是隐藏型号,买不到,只能打开盲盒才能获得。” 童童告诉记者,“班里的学生都在画画,有的学生都收集得差不多了,我不能落后。”

宿迁一名孩子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在短视频平台华仔文具店直播间购买了12盒卡片。 直播中,商家频频表示好卡即将出炉,刺激、诱导孩子盲目消费。 消费者多次与商家协商退货,但遭到拒绝。 商家表示,有提醒,未成年人不能在直播间购买。 仔细观察,这些字非常隐蔽,很难被注意到和发现。

这是江苏省消保委去年接到的一起投诉案件。 省消保委发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投诉舆情分析显示,盲盒消费问题频发。 三季度共收到盲盒消费投诉101起,相关舆情信息25623条,文具盲盒、动漫卡片等问题成为舆论热点。

业内专家表示,虽然盲盒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但对于学生来说,目前的盲盒文具盒、玩具盲盒、卡片盲盒等会刺激他们的猎奇、攀比心理,导致过度消费,不利于学生理性、正确消费观念的培养,对未成年人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指引》规定,盲盒经营者不得向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向8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产品时,应当确认相关人员的同意。已依法取得监护人。 盲盒经营者应明确提醒8岁及以上未成年人购买盲盒需要征得相关监护人的同意。

除了对未成年人购买盲盒作出规定外,《指引》还要求盲盒经营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未成年人成瘾,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鼓励地方相关部门出台防护措施,对小学校园周边盲盒销售模式包括距离、内容等进行具体规范,促进学校周边消费环境净化。

但《指引》的实施仍需加强监管。 当记者询问文具店老板是否了解该规定时,店主表示198机票盲盒规则,虽然知道,但执行起来却很难。 “我们不能问每个孩子今年多大了,对吧?即使我们问了,我们也不能帮助他谎报年龄。”

强化监管,真正实现买卖“双赢”

盲盒监管的难点在哪里? 江苏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卢永刚表示,盲盒监管的困难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盲目”的特性。 “与普通商品相比,盲盒存在很强的信息不对称性,消费者在购买前很难获取产品相关信息,市场监管部门也很难像普通商品一样对其进行质量检验。”

“盲盒经济的野蛮生长,至今已成为庞然大物。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盲盒进行‘划定’,是为了弥补监管体系的缺失,建立更好、更健康的盲盒市场”。 卢永刚指出,当前盲盒乱象突出表现为“行为越界”。 《指导意见》的出台恰逢其时。

监管之下,盲盒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路永刚分析,盲盒经济有其深厚的消费基础、产业基础、人性基础。 在中国大市场下,盲盒经济仍然拥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指南》的出台将进一步规范盲盒市场,为企业提供参考标准,促使从业者在定价、销售、设计等方面权衡盲盒的利弊。 更加合规良性的盲盒经济生态将吸引消费者放心消费,企业也能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获得口碑和市场份额,真正实现买卖的“双赢” 。

“盲盒本质上是商品,由于消费者对盲盒内容不确定,经营者提取规则不透明,在盲盒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可能面临受损的风险。” 江苏茂通律师事务所律师刘茂通向记者介绍了最常见的三类消费者权益受损风险:一是可能出现虚假宣传、商品欺诈等销售行为,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和合法权益。公平贸易权; 另一种是盲盒产品。 可能存在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甚至重大安全隐患; 第三,盲盒操作容易导致个人信息被非法收集、非法泄露,甚至可能存在被不法分子贩卖等侵犯个人信息安全的风险。

“《指引》的发布,对盲盒经营做出了明确规定,让后续判决有法可依。” 刘茂通表示,“除了新实施的《指导意见》外,‘盲盒经济’背景下的市场行为受消费主体的约束,受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的约束。”消费者、产品质量法、电子商务法,如何让条款“活起来”并产生实际监管效果,值得进一步思考。

“省消保委将立足自身公益职责,积极维护良好消费环境。” 江苏省消保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徐跃表示,下一步,省消保委将履行监督职能,督促经营者按照《指引》规范经营,引导网络平台和快递公司企业严格控制经营者销售、配送的盲盒,对违法违规经营者进行曝光和公示;此外,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多渠道开展盲盒领域消费者提醒;畅通投诉渠道要求各级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积极妥善处理消费者投诉,鼓励消费者拨打12315、12345热线举报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