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盲盒是什么东西-“假赌博,真诈骗”伪装成盲盒
我一个旅行作家怎么会关注这件事呢?首先,风哥因为是旅行作家,所以经常出去,所以没关系。关键是我们还有两个孩子。然后有一次我几个月外回来,突然发现家里有一堆莫名其妙的小玩意儿。原来是女儿和儿子买的文具,还有迷你世界游戏的盲盒。然后最近不断看到各种相关的app广告,还有这个领域的主播,甚至有的偷快递开盲盒拍视频。我风哥这个疯书生,也是被逼的啊!
盲盒的由来
盲盒是指消费者无法提前获知具体产品款式、具有随机属性的玩具盒。在你打开它之前,你不会知道你得到了什么。
盲盒最早出现在日本,最初以福袋的形式出现,后来慢慢变成了今天的盲盒。但无论是之前的福袋,还是后来的盲盒,虽然你不知道你最终会得到哪个产品,但你可以清楚地知道你得到的产品属于什么范围,而且产品质量一定是没有问题的。从价值上看,下限至少等于您直接购买产品所支付的货币价值,并且存在一定比例的可能产品高于您支付的货币价值。
例如,一系列娃娃以普通娃娃的价格出售。该系列有12种不同的形状京东盲盒是什么东西,其中10种是普通的,通常售价10元,然后2种是特殊的,通常售价20-50元。或者销售价格也是10元但是出现的概率很低。相应盲盒的销售价格为5至8元/个。虽然我不知道具体会买哪一个,但有概率得到一个高价值或稀有的娃娃。即使我没有得到稀有的娃娃,也有机会使用更便宜的娃娃。价格应该是尽可能收集全系列的娃娃,然后单独购买剩下的零件,比如从其他人那里兑换或者付费购买,或者只要你花费足够的金额,你绝对可以得到那个稀有产品。
只不过以前的忙活大多存在于二次元市场,比如手办模型之类的。如今,包括美容产品、电器、鞋帽等几乎所有东西都不能盲盒。
但总而言之,无论有没有系列,通常来说,你最终得到它时的市场价值一定会高于你所支付的货币成本值。并且消费结果在一定的预期范围之内。
普通盲盒
而在中国,这种形式其实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我们不讲历史什么的,只讲面条里的卡牌,我们要收集各种卡牌做一套。你不需要额外付费来获得单张卡,但为了获得更多的一套卡,你可能会购买更多的热干面,或者至少选择相同品牌的热干面。那么如果你集齐了,就可以获得丰厚的奖品,也可以自己集齐,或者如果没有集齐全部,你可以和朋友交换。
这其实可以算是一个盲盒。
可以看出,这个东西有非常明显的赌博成分在里面,但是它和赌博不同,比如彩票,就是你必须有至少等于成本的回报,而且不会亏钱。这是表面上的销售。从形式上看,但本质上,仍然是小赢大赢,仍然是利用了人们的赌徒心理。结果是更多的人常常支付不必要的开支。但由于规则明确,周瑜经常得到黄盖。
但问题是什么?现在出现的很多盲盒甚至不能算是赌博。
目前盲盒
据说还有一些库存清仓,暂时还好,因为这个东西在日本明治时代出现只是为了处理尾货。关键是,存在不少无厂名、厂址不明、来源不明、无标准、无产品合格证等销售的“三无”产品。
还有一些概率没有公开,或者是错误的概率。有的甚至两者兼有,还打出所谓真盲盒或纯盲盒的口号。他们只列出了一些可能获得的高价值产品,但没有告诉您购买后实际可以获得的产品范围。更何况那些高价值的产品往往只是空中楼阁。更恶心的是,即使你得到了一个看起来价值很高的产品,但当你真正得到它的时候,你最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上面的三否,或者可能是无限期的,或者可能有是质量问题。
或者也许有些产品确实具有很高的价值,而且我见过人们得到它们。但这些中奖者要么是广告里的,要么就是像一些专门中彩票的领导。
综上所述,总的来说,它违反了前面提到的核心原则之一,即获得远低于你支付的货币购买力的产品,并且往往伴随着一些非法活动。
如果只是概率问题,那就类似于买彩票或者赌博,但实际上很多都是销售诈骗,或者干脆就是诈骗。至于背后是否还有更多的事情,比如洗钱什么的卡通人物,我们不会过多研究。
反正正常的盲盒商家和消费者都是“瞎”的,但异常盲盒……商家消息灵通,只有消费者“瞎”了。
该怎么办?
虽然今年,也就是2021年初,我国消协已经提醒经营者在销售盲盒时要遵守行为规范,消费者要理性购买盲盒。但现在我们看到各种专门卖盲盒的APP,广告也越来越多,其中有一批批专门开盲盒的主播,甚至还有人偷快递当盲盒来开。这简直就是一种变态,呃,病态的形式。
其实一开始我并没有太在意这个,但是现在我看到这么多的广告和相关视频,真的很烦人。另外,我出门几个月表情包设计,女儿买了一些两片式盲盒,这让我很烦恼,我开始关注起来。结果,这种关注暴露了很多问题。
如果是真正的盲盒,那就是消费者自愿的行为,没什么好说的。但上面提到的这些其实都是骗局。
更郁闷的是,这种明显是诈骗的行为,维权起来就很麻烦。首先,由于盲盒销售的性质京东盲盒是什么东西,很难以不符合消费者期望为由起诉他。即使拿到了三无产品,也只能以该产品本身就是三无为依据进行举报。总体来说,这种举报和维权的难度确实很大。不说别的,我从京东买了有问题的产品,然后去315有效维权,更何况还有其他方法和其他人。
说到这里,我觉得还缺了点什么。
我觉得可以引入一个机制,相当于优先级。因为维护消费者权益确实消耗太多精力,成本也确实很高。那么,是否可以针对同一商家,涉及三无、伪劣商品、销售欺诈行为,达到一定程度后升级投诉呢?只是我们不能只是简单的协调一下就搞定了。我们不能让侵权变得容易、维权变得困难、让犯罪成本变得太低。
当然,这只是风哥这个疯狂书生的个人看法。如果您同意我的观点,请点赞。如果您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评论。记得关注风哥!那么这个问题就到此为止了,其他的话题我们稍后再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