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扫盲资料 > 泡泡玛特盲盒进货渠道-泡泡玛特融资1亿元,炒家手中的盲盒娃娃能否“脱手”?

泡泡玛特盲盒进货渠道-泡泡玛特融资1亿元,炒家手中的盲盒娃娃能否“脱手”?

近日,泡泡玛特完成最新一轮融资。 同时,泡泡玛特CEO还被中国版财富杂志评选为“中国40位40岁以下商业精英”。 耐人寻味的是,在《财富》中文公众号这篇文章的评论中,有读者评论道:“这是一个让我破产的男人。”

有网友戏称,是一大批小玩家通过拆盲盒的方式,把泡泡玛特“送”到了市场。 随着泡泡玛特成为资本追捧的“香饽饽”,收集“不为人知”的玩法更是让年轻玩家欲罢不能。

那么,泡泡玛特的融资消息和上市传闻,是否会让平台运营的盲盒玩具继续爆款? 那些为盲盒“破财”的“抢帽子者”,能否脱困?

“后浪”炒家遭遇黑天鹅

天眼查数据显示,泡泡玛特最新一轮融资由华兴新经济基金和正心谷资本领投,融资金额超1亿美元。 据媒体统计,本次融资是泡泡玛特自2010年成立以来完成的第八轮融资。据知情人士透露,完成本轮融资后,泡泡玛特将向港交所申请上市最快五月份。

短短两年时间,以泡泡玛特为首的盲盒玩具运营平台作为一种新兴的潮流玩法,以破圈的方式快速发展。

“其实,(泡泡玛特)融资或上市,与我无关。”

刚认识张晋,很难把这个魁梧的男孩子和懂笔记的“娘娘腔”盲盒玩具迷联系起来。 2018年底,毕业后还在面试第一份工作的张晋,已经迷上了盲盒玩具。

他告诉理解笔记,他并不执着于玩具的外形,也不是追求收集限量版盲盒娃娃的成就感,而是将隐藏的盲盒娃娃提取出来,高价出售。 “这就跟抢(买)潮鞋一样,和我同学一样,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就是为了赚点快钱。”

即使在找到第一份工作后,他仍然坚持每天画盲盒。 半年多后,他挑的人偶装满了一个大储物箱,一批也卖掉了。 家里积压了很多娃娃,也引起了他家人的不满。 对于他拿盲盒的行为,家人一直批评他,经常指责他不务正业ip形象,玩弄东西。

“最疯狂的时候,三天想抽近8000元,为了抽盲盒,套现前后透支了三张信用卡,都是6万到7万。” 据张进说,在盲盒里,我透支了三张信用卡。 盒子上的消费在6万到7万元之间,在朋友圈里算不上“壕”。 相互认识的“炒家”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在盲盒中抽取了30余万元。

和大多数“炒家”一样,他画的娃娃会在闲鱼和朋友圈上卖。 虽然一开始卖出的人偶数量远远少于抽取的数量卡通形象,但每个月还能卖出几十个普通款。 “只是从去年9月份开始,娃娃就很难卖了。”

他发现,从9月初开始,即使算上少量的暗款,每个月能卖出去的盲盒娃娃也只有几个到十几个。 十月是最便宜的月份,仅售出四个艺术家系列莫莉模型。 此时,张晋还没有意识到危机即将发生,每个月都会在盲盒中投入数千元“进货”。

“今年1月份,也就是春节前,我一个娃娃都没卖,月底又来了疫情。” 张晋坦言,一月份的盲盒娃娃让他一头雾水,甚至有些恐慌和焦虑。 我认识的一些圈内“炒家”纷纷压低普通娃娃的价格,试图通过抛售来减轻资金压力。

“我也赶紧降价泡泡玛特盲盒进货渠道,把59元的盲盒卖了29元。但到了2、3月份,还是一个都没卖出去。” 刚刚过去的4月份,他只卖出了两个普通的盲盒娃娃,“最近失眠了,盲盒也不敢抽了,只能加班还信用卡债。 “

张晋坦言,在公司复工后的那段时间里,他想过最坏的打算,就是把抽到的盲盒娃娃全部扔到自己手里。 至于严重透支的信用卡,他只能通过分期申请慢慢还款,而家人的“精神攻击”让他感到最煎熬。

曾经深受年轻玩家追捧的盲盒娃娃,在疫情之下突然陷入“断崖式”危机,让部分盲盒“炒家”损失惨重。 但令人好奇的是,之所以吸引业内“炒家”入“坑”,真的是为了炒货快速赚钱?

数值“虚高”存疑

“不像网上那些文章整天吹,说抽烟盲盒月收入几万、几十万。”

谈起自己落“坑”成为盲盒“炒家”的原因,张晋有些懊恼,但更多的是遗憾。 他告诉理解笔记,一开始,他身边的一些同学朋友抽盲盒,就是因为看到网上一些媒体报道,有些玩家通过卖隐藏娃娃赚了很多钱。

“一开始是朋友这么说的,我不太相信,就上网查了一下。” 张进在淘宝、闲鱼等电商平台上搜索隐藏盲盒娃娃,发现相关产品的售价确实偏高。 离谱的是,59元抽奖中隐藏盲盒的价格在网上高达3000到4000元,转眼翻了六十倍。

“我是学理科的,自己算了算,网上说的抽到隐藏钱的概率在1%左右,不低。” 早在一年前,大部分普通盲盒就可以原价出售。 所以,只要用暗金抽出人偶,就可以赚到钱。 运气好的话,抽几张一个月就能进万块钱。

在张晋眼里,抽盲盒就跟赌博一样。 这是一个与运气“博弈”的过程。 “另外,网上卖的隐藏物品价格特别高,让我很感动。” 回忆起当时的冲动,他懊悔地挠挠头,“现在盲盒不好卖,隐藏款也不好卖泡泡玛特盲盒进货渠道,有的卖家虽然挂了三四千块钱,但销售额为零。”

近几个月来,冷静下来的张晋开始回忆起流行的盲盒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吃亏的。 “我发现,从半年前开始,淘宝、闲鱼上的很多盲盒卖家都没有相关的销售记录,而且都是其他的产品在做批量销售。”

最近在和同样是“炒家”的朋友交流时,大家也猜测,可能是有专业的商业机构通过电商销售高价隐藏盲盒娃娃,抬高了盲盒的市场价格。 “其实并没有这么高的成交量,只是为了让炒家误以为盲盒价值高。”

“有点像中介涨房租,统一提高房子的月租价格,让房客以为房租涨了。” 张劲告诉懂笔记,几乎大部分“后浪”炒家只知道隐藏这些娃娃的价格,但很少有“炒家”从一开始就深入研究过盲盒娃娃的实际销量和价值。 或许,很多人一时冲动开始画盲盒,走上了频频“剁手”的不归路。

那么,作为盲盒炒家中的“后浪”,现在后悔还来得及吗?

盲盒IP的价值是什么?

“我觉得我应该是最后一撮韭菜。”

张晋表示失望,虽然盲盒和潮鞋都是人为走红,但与品牌潮鞋相比,盲盒娃娃不具备实用功能。 因此,现在即使低价也很难卖出去。 不久前,张晋和小伙伴们还尝试将盲盒娃娃卖到低线城市和小县城,试图利用流行趋势的差异,寻找新的“韭菜”群体来购买盲盒娃娃。

“在一些小县城办了几场交易会,几乎没有买家,年轻人对盲盒玩具不感兴趣。” 商家,生意明显比他们好很多,很多孩子缠着父母买高品质的仿人偶玩具。

可见,盲盒娃娃的时尚趋势远未下沉,一二线城市消费者仍是主要受众。 “后来,我也加入了莫莉和碧琪的群,希望能找到真正的收藏家,购买收藏我手中的娃娃。娃娃。” 不过,在与真正的收藏家交流时,他发现,习惯于挑盲盒的收藏家一般不会购买现成的娃娃款式,有收藏家告诉张晋,盲盒真正的乐趣在于“未知”。

“大家享受的是画不知名款式的娃娃的过程,如果是知名款式,那就没意思了。” 很多妹子只是“小抽玩玩”,不会在盲盒上投入大笔资金。 因此,他找收藏家购买娃娃的愿望落空了。

在听到泡泡玛特融资和上市传闻的消息后,张晋心里很不是滋味。 在他身边,确实有早期通过盲盒赚钱的朋友。 但更多的是和他一样,守着一堆PVC娃娃,难卖变现的投机买家。

“贪心害人,买盲盒也好,买潮鞋也好,都是因为贪心才想赚快钱,所以就成了这些商家的韭菜。” 对于这次“投机失败”,张进承认自己是贪心作案。 错误的。 但同时,他也认为,机构和一些媒体的无限制宣传,不切实际地夸大投机商品的价值,更是无耻无耻。

贪婪和懒惰是原罪,也正因如此,投机者“后浪”才会在肥沃的土地上长成一撮绿色的“韭菜”,等待资本的收割。 无论是潮鞋还是盲盒娃娃,品牌和资本机构收割“韭菜”都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

如果你相信盲盒真的能月入十万,年入百万,那你就真的“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