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扫盲资料 > 泡泡玛特盲盒官网挂绳-【解读】泡泡玛特盲盒经济

泡泡玛特盲盒官网挂绳-【解读】泡泡玛特盲盒经济

近期各大OTA纷纷推出第二轮盲盒抢票活动,但说到盲盒高手,还是要看市值一度高达1096亿港元的泡泡玛特

泡泡玛特2017年才扭亏为盈,此后3年,2.7亿95后、00后用户共同将营收从1.58亿元推高至16.83亿元。

泡泡玛特的成功,让“盲盒”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行业所使用,其中也包括旅游业。 但在应用“盲盒”之前,我们需要仔细研究一下。 泡泡玛特成功上市的背后除了“盲盒”还有什么?

01

泡泡玛特动力来源:盲盒

翻看泡泡玛特的“家族史”,在2017年实现盈利之前,泡泡玛特已经蛰伏了7年,拐点出现在2016年。

2016年8月,泡泡玛特凭借首款莫莉十二星座礼盒盲盒强势崛起,在天猫上售罄,此后发展势头迅猛。

从其招股书来看,2017年泡泡玛特的净利润为160万元,2019年为4.51亿元,两年增长288倍。

据其3月发布的2020财年财报显示,在疫情最严重的2020年,其总营收仍达到25.1亿元,同比增长49.3%; 净利润5.9亿元,同比增长25.9%。

盲盒玩法无疑是泡泡玛特腾飞的原动力。 这个玩法虽然不新鲜,但是和我们小时候在脆皮面里收集人物卡有异曲同工之妙。 更类似的玩法是Gacha。

59元就可以“赌一把”,有惊喜,刺激有趣,性价比不高; 当然,你可能“赌”不对,抽不到喜欢的娃娃吉祥物设计,再抽一次,复购行为就这样诞生了。

但为什么“盲盒”比“扭蛋”更受欢迎呢?

02

旧瓶装新酒,多渠道打开销售

无论是“盲盒”还是“扭蛋”,都只是外壳,里面是新鲜的内容。 消费者不仅想要盲盒带来的惊喜,更关心盒子里装的是什么。

2016年1月之前,泡泡玛特更多的定位是经销商。 Sonny Angle手办的经纪人是泡泡玛特的主要收入来源。 然而,2016年初卡通人物,桑尼·安格尔的独家代理权被终止。 收入增长迫在眉睫。

7个月后,泡泡玛特推出了Molly系列盲盒,这也意味着它从渠道商转型为IP开发商,主动权又回到了自己手中。

来源:泡泡玛特官网

Molly依然是泡泡玛特的“头牌”。 这个嘟嘴小娃娃在2019年和2020年分别贡献了4.56亿和3.57亿的收入。

随着泡泡玛特与Fluffy House、Labubu、Meitou、Satyr Rroy、PUCKY等IP的合作以及自有IP的开发,Molly系列产品销售额占总收入的比重从2017年的89.4%下降至2020年的14.2% %,但仍然在贡献率上排名第一。

“IP是我们业务的核心”,泡泡玛特在去年6月的招股书中多次提到。 截至2020年6月30日,泡泡玛特运营IP 93个,其中自有IP 12个,独家IP 25个,非独家IP 56个。

创始人王宁认为,泡泡玛特今天的成功不仅仅得益于盲盒这个载体,泡泡玛特快速成长的核心要素是IP本身。

这些IP的背后,是泡玛特对艺术家的发现和培养,保证了内容的持续输出和更新。

泡泡玛特签约的艺人中,很大一部分是海外艺人。 这群艺术家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和文化创作出潮流游戏,并为他们走向世界提供支持。

除了盲盒,泡泡玛特的产品线还包括手办、BJD(球关节娃娃)、衍生品等; 除了潮流零售,还发展艺人经纪、互动娱乐、潮流展览等业务。

在掌握核心生产力——IP的前提下,泡泡玛特整合上游设计端、中游销售渠道等供应链,以及下游的潮玩文化社区,形成生态闭环。

03

没有故事的IP,年轻人的“吞金兽”

与迪士尼先有故事后有画面的IP开发方式不同泡泡玛特盲盒官网挂绳,泡泡玛特的IP只有一个画面和场景,画面背后没有故事。

这种做法看似不合理,但仔细想想还是有道理的。

一是年轻人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潮玩降低了消费者的时间门槛。 “一个盲盒,一两分钟就能判断喜不喜欢。”

一款产品要想成功“种草”,就必须占据用户的时间,吸引用户的眼球,而盲盒恰恰抓住了当代年轻人的碎片化时间。

二是IP发展空间更大。 设计师可以自由设计IP形象,只要IP形象“击中”消费者审美,就有可能产生购买行为。

“其实很好理解,比如我没有看过哆啦A梦的影视作品,但是会买很多相关的周边,纯粹是觉得可爱。”相关人士说。

IP的形象不是单一的泡泡玛特盲盒官网挂绳,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设计出一系列的产品。 以Molly为例,旗下有Hello Kitty联名手办、蒸汽朋克系列、婚礼花童系列等。

自称半个爱好者的格桑(化名)在接受旅游新闻采访时也表示,如果喜欢,就直接买一套。 我喜欢的IP有好几个系列,我是一边骂一边买的。”

泡泡玛特所依赖的正是这群消费者。 其招股书披露,截至2020年6月30日,泡泡玛特共有注册会员360万,年龄段集中在15-35岁之间。

创始人王宁认为,年轻人购买潮流玩具是为了购买一种确定感和满足感。 这一点也确实可以从喜欢把盲盒娃娃塞满柜子的消费者身上得到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