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扫盲资料 > 泡泡玛特盲盒官网招聘-去盲拳,谁来为泡泡玛特的新故事买单?

泡泡玛特盲盒官网招聘-去盲拳,谁来为泡泡玛特的新故事买单?

图片来自郑探军

泡泡玛特(09992.HK)“潮流第一玩家”的光环正在消退。

11月10日ip形象,泡泡玛特公告称,拟斥资673.94万港元回购55万股公司股票。 同花顺数据显示,9月份以来,泡泡玛特累计回购股份817.56万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0.59%。

大手笔回购公司股份的背后,泡泡玛特目前约200亿元的市值,与上市之初1000亿元的市值相去甚远。

泡泡玛特的盈利能力也在减弱。 根据公司披露的2022年第三季度未经审计业绩状况,泡泡玛特第三季度整体营收同比下滑5%至10%,其中中国大陆营收下滑10%同比增长%至15%。

围绕泡泡玛特的悲观情绪继续在市场蔓延。 从高增长预期的明星企业,到业绩下滑、市值损失千亿,泡泡玛特将如何重拾市场信心?

01

盲盒

泡泡玛特的故事是从盲盒开始的。 小小盲盒让泡泡玛特一度拥有千亿市值,也给消费市场带来了新的盲盒经济。

2010年11月,创始人王宁在北京中关村欧美购物中心建立了第一家泡泡玛特店,开始了潮品杂货店业务,销售收藏娃娃、数码、玩具娱乐等潮流产品。 但由于店铺知名度不高,潮流文化也没有大规模崛起,泡泡玛特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直到Sonny Angel的出现。 2015年,泡泡玛特团队在进行销售盘点时发现,Sonny Angel系列潮流产品销量快速增长。

Sonny Angel是最早、最具影响力的造型人物玩偶之一泡泡玛特盲盒官网招聘,它定义了盲盒的基本模式:迷你饰品、“盲抽”销售、隐藏版和限量版营销方式。

受益于潮流文化的流行,Sonny Angel迅速成为泡泡玛特最受欢迎的产品。 2015年,公司营收4537万元。 王宁曾透露,Sonny Angel娃娃贡献的收入约占30%。

王宁在泡泡玛特做出了一个重要的战略决策:缩减品类,专注潮流玩具,成为潮流玩法IP运营商。

Sonny Angel的授权于2016年到期,跑玛特需要寻找新的IP。 2016年1月,王宁发微博询问粉丝:除了收藏Sonny Angel,你还喜欢收藏什么? 评论区一半以上的回复都指向一个IP:Molly。 莫莉是一个小女孩,嘴唇撅起,湖蓝色的大眼睛。 她的左眼角下有一颗泪痣。 它是由香港设计师王新明于2006年设计创作的。在遇到泡泡玛特之前,莫莉是一个有既定形象和情感,但没有故事的IP,商业化程度有限。

2016年4月,泡泡玛特与王新明签署独家授权协议,开发首款Molly Zodiac星座系列潮流玩具。 借鉴Sonny Angel的盲盒玩法,首部系列大受市场欢迎,莫莉成为泡泡玛特的核心IP。

盲盒+IP也成为泡泡玛特的主要赚钱模式。

泡泡玛特在招股书中介绍,公司产品主要分为盲盒、人物、BJD及衍生品。 但长期以来,泡泡玛特的收入主要由盲盒贡献。 2017年至2019年,盲盒营收分别为9140万元、3.596亿元、13.592亿元,分别占总营收的57.8%、69.9%、80.7%。 截至2020年上半年,盲盒产品营收6.89亿元,占泡泡玛特总营收的84.2%。

盲盒考验的是泡泡玛特的IP能力。 自Molly以来,跑拍特拥有BUNNY、LABUBU、DIMOO、SKULLPPANDA等自有IP,自有IP收入占比从2020年的39.0%提升至2022年上半年的64.8%,收入占比贡献显着增加。

因为盲盒+IP带来的成功,泡泡玛特给外界的形象几乎只是一个盲盒,而不是一个边界更宽的潮流玩具品牌。

02

盲人拳击

为了打破外界的刻板印象,跑玛特开始专注于去盲拳,寻找第二条增长线。 王宁曾多次强调:泡泡玛特不是一家盲盒公司,而是一个时尚品牌。

2021年初,王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为泡泡玛特的未来定下了两个方向:垂直,做大潮玩规模,开店,推更多IP;垂直,做大潮玩规模,开店,推更多IP;垂直,做大潮玩规模。 横向,围绕IP拓展更多产品,比如制作动漫、推出主题公园等。从2021年开始,泡泡玛特将不再在财报中单独列出盲盒收入。

跑玛特的垂直战略是出海。 “未来10年卡通形象,国际业务将是泡泡玛特最重要的发展点之一。” 泡泡玛特副总裁、泡泡玛特国际业务总裁温德毅今年多次表达了对海外业务的热情。 注意力。 今年第三季度,海外业务是泡泡玛特难得的增长业务:港澳台及海外收入同比增长115%至120%。

今年上半年,泡泡玛特在英国、新西兰、美国开设了首家线下门店。 截至6月30日,泡泡玛特港澳台及海外门店数量已达24家,机器人门店数量达到98家,跨境电商平台站点数量达到11个。

泡泡玛特表示,海外业务将全面加速。 通过加快海外DTC(Direct To Customer)战略,布局线下门店、机器人专卖店、跨境电商平台等渠道,促进品牌全球渗透,提升海外销量。 全国及地区流行度及潮流游戏市场占有率。

横向方面,泡泡玛特开始围绕IP拓展潮玩产品线,打造主题公园。

今年1月,泡泡玛特宣布旗下首个线下公园与北京朝阳公园达成合作,将打造集时尚IP、文化传播、沉浸式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潮流文化公园。 预计2023年投入试运营。 朝阳公园将授权宝玛特在公园及周边街道、森林内使用“欧韵”项目,占地3公顷。

长期以来,泡泡玛特一直对打造主题公园感兴趣。 王宁曾表示,泡泡玛特的目标是到2023年成为中国最像迪士尼的公司。

天眼查显示,泡泡玛特于2021年8月注册成立泡泡玛特乐园管理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城市公园管理、游乐园、演出场地运营等。 一个月后,泡泡玛特全球首家概念店在环球影城开业,被业界认为是“乐园初探”。 当时负责线下渠道的泡泡玛特副总裁肖扬对媒体表示,“(泡泡玛特)先买票,进来体验一下,和环球合作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彼此。”

同样是在今年,泡泡玛特将线上时尚社区Paqu搬到了线下,并在上海美罗城开设了第一家门店。 按照规划泡泡玛特盲盒官网招聘,派趣今年将在全国开设30家门店,为设计师提供新IP的线下展示场景,更好地孵化IP。

为了更好地探索IP变现途径,泡泡玛特还加大了对IP产业链的投入,涉及动漫创作公司、美术馆、汉服品牌、潮流买手店等领域,并参与联合制作《哪吒经典》 《重生》《白蛇传》等国产动画。

虽然泡泡玛特探索了很多IP边界,但哪条路能成为泡泡玛特的第二条增长线仍是未知数。

03

内忧外患

另一方面,泡泡玛特的快速商业化也给公司的发展留下了一些隐患。

尽管泡泡玛特不断探索IP边界,但消费市场的热情却在下降。 反映在泡泡玛特的数据上,核心会员复购率不断下降。 会员复购率从2019年的58%下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47.9%。

这背后其实是泡泡玛特IP的软肋。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跑玛特共运营IP 93个,其中自有IP 12个、独家IP 25个、非独家IP 56个。 数量庞大的IP矩阵并没有培育出新的潜力股。

目前,SKULLLPANDA、Molly、Dimoo 是泡泡玛特的头部 IP。 其中,SKULLPPANDA诞生于2020年,是上半年问世的“黑马”; Molly 和 Dimoo 分别出生于 2006 年和 2017 年。 它是标头IP。

2020年,PUCKY被誉为下一个Molly,但其收入份额从去年的14.6%下降到4.1%,今年上半年甚至下降到2.7%。

IP薄弱,泡泡玛特显然需要更多的运气来孵化爆款,维持消费者的热情。

与此同时,泡泡玛特还要面对日益拥挤的时尚赛道。 2020年以来,潮湾新发企业多达572家,融资事件11起,总披露金额超11.5亿元。 其中,在全球近9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零售网络的名创优品,去年底推出了潮流玩具品牌“TOPTOY”,并开设了潮流玩具集合店; 融资。

市场虽然巨大,但集中度较低。 数据显示,中国潮流玩具市场较为分散,泡泡玛特占比最大,占比8.5%; 其次是乐高,占比7.7%; 第三位是HOT TOYS,占比3.3%; 万代占1.7%。 泰国占1.6%,其他企业占77.2%。 泡泡玛特尚未成为潮玩市场寡头,未来不排除被其他品牌超越的可能性。

行业对盲盒的监管也在路上。 今年8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盲盒经营活动规范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对盲盒定价提出了规定、宣传和销售目标。

新旧IP不被接受,行业竞争加剧。 泡泡玛特未来的成长显然令人担忧。 泡泡玛特讲述的新故事能否受到市场欢迎,还有待及时解答。

作者 | 陈翔宇

来源 | 探索财经(ID:teccj6)

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