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扫盲资料 > 泡泡玛特盲盒有哪些人物-质量问题频发,泡泡玛特的“盲盒故事”还能讲多久?

泡泡玛特盲盒有哪些人物-质量问题频发,泡泡玛特的“盲盒故事”还能讲多久?

出品| 每日财务报告

作者 | 高荣莲

看来,为了宣传自己的品牌与“童真”息息相关,“盲盒”玩具公司泡泡玛特选择在儿童节向港交所提交招股说明书。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已经融资8轮的跑玛特第二次向资本市场发起进攻。

这几年,依靠“盲盒”,泡泡玛特不仅扭亏为盈,还实现了利润百倍增长的奇迹,赚钱速度堪比印钞机。

然而,在泡泡玛特提速的同时,盲盒带来的新鲜感在部分粉丝中逐渐淡化,不少盲盒玩家开始“退役”。 泡泡玛特本身也频频因“产品质量”、“被指抄袭”等问题而“翻车”。

利润飙升,8轮融资,泡泡玛特应该“不缺钱”,为何还要急于投入资本市场的“怀抱”? 在粉丝开始“退坑”的背景下,它的盲盒故事还能讲多久?

从亏损到盈利,已完成8轮融资

虽然现在的泡泡玛特看上去“金光闪闪”,带着各种光环,但就在几年前,泡泡玛特还在为盈利能力而担忧。

《每日财经报道》注意到,泡泡玛特成立于2010年,成立之初只是一家类似于名创优品的商店。 没有什么东西卖得好。

2017年之前泡泡玛特盲盒有哪些人物,泡泡玛特已连续三年亏损。 2014年、2015年、2016年,泡泡玛特营收分别为1703万元、4538万元、8812万元; 净利润分别为-277.29万元、-1598万元、-3003万元。

神奇的是,2017年,泡泡玛特在新三板挂牌,业绩一改之前的颓势,扭亏为盈。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泡泡玛特实现营收1.58亿元、5.14亿元、16.83亿元,未来两年同比分别增长225.32%、227.43%,净利润达到156万元, 9952万元和4.51亿元,2018年和2019年同比增幅高达6279.49%和353.16%,毛利率也从2017年的47.60%增长到64.80%。

2019年4月,泡泡玛特被终止新三板上市。 《每日财报》发现,从新三板退市后,泡泡玛特发生了一系列工商变更。 所有法人股东及自然人股东均全部退出。 泡泡玛特(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为唯一投资者,王宁继续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企业类型也由台港澳及内资合资企业变更为台港澳合资企业。澳门法人独资企业。

现在回想起来,泡泡玛特当时的欺骗行为表情包设计,就是为了今天在港交所上市做准备。

第二次进军资本市场的泡泡玛特显然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泡泡玛特已获得8轮融资。 就在今年4月,泡泡玛特刚刚完成上市前最后一轮战略融资,金额超1亿美元。

说起“盲盒故事”,成也IP也难

如果要问泡泡玛特如何在一年内扭亏为盈,就得从该公司的热门产品“盲盒”说起。

所谓盲盒通常包含动漫、影视作品的周边,或者是设计师单独设计的玩偶。 与普通玩具相比,盲盒最关键的商业模式就是“盲”。 正如《阿甘正传》中所说,“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会得到什么。”

盲盒也是如此,你永远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款式,直到你购买并打开它。 这种由不确定性带来的心理情绪就像赌博、游戏一样,往往是无法阻挡的。

与此同时,盲盒也击中了人们的“收藏瘾”。 就像很多人小时候玩纸牌游戏一样,为了收集108张水浒人物卡,孩子们每天都会去学校门口的食堂,吃很多袋貉子面。

泡泡玛特的标志性IP是一个小女孩,名叫莫莉,嘟嘟的嘴唇,大眼睛。 Molly是香港艺人王新明。

从2006年开始,王新明以莫莉的形象为基础,开发了多个定制系列和潮流玩具。 然而,由于制造成本限制和商机有限,莫莉玩具的销售和分销一直维持在较小水平。

直到2016年,泡泡玛特发现商机,推出首款“莫莉生肖”盲盒系列,莫莉才打开市场,成为中国“盲盒女王”。 招股书显示,目前,跑玛特共运营85个IP,其中自有IP 12个、独家IP 22个、非独家IP 51个。

但泡泡玛特的其他84个IP却没有莫莉那么受欢迎。

莫莉有多受欢迎? 在闲鱼交易量排名前十的盲盒产品中,Molly排名第一。 2018年,闲鱼上交易的原价59元至79元的莫莉娃娃订单超过23万个,均价270元,最贵的价格上涨了39倍。

虽然是做盲盒业务,但泡泡玛特并没有将盲盒定位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而是将自己定位为IP挖掘者、孵化器和运营者。

但萧何成功了,萧何也失败了。 曾经受益于IP的泡泡玛特,现在也正在经历着IP带来的困境。 为了推广IP,跑玛特的广告营销费用迅速上涨。 报告期内分别投入260万元、1070万元、4680万元。

尽管花费了大量的推广费用,但该公司的招牌IP莫莉的销售额占总收入的比例略有下降。

泡泡玛特在招股书中也承认,公司无法确保Molly的受欢迎程度能够保持在目前的水平。 如果Molly受损或者无法维持目前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它将面临没有替代品的困境。

另外,IP授权协议的期限也可能带来风险,因为有些产品是根据授权协议开发的,授权期限通常为1-4年。 负面影响。

质量问题频发,产品质量控制有待加强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时尚零售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人民币63亿元增至2019年的人民币20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4.6%。 同时泡泡玛特盲盒有哪些人物,在中国潮流玩具日益普及的带动下,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63亿元。

看中盲盒市场的潜力,越来越多的大佬开始进入市场,使得盲盒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 参赛作品包括unicorn、LOL、sonyangle、Biggie、littleamber、King of Sleep、actoys猫铃、乐高小人仔、sml盲盒等。

虽然泡泡玛特暂时处于领先位置,但身后的玩家与他的差距并没有那么大。 只要泡泡玛特不注意,他就会被超越。

想要在吸引粉丝的基础上巩固粉丝,就必须能拿出好看、品质好的产品。 泡泡玛特的产品虽然看起来不错,但质量却受到了消费者的诟病。

据第三方投诉平台黑猫投诉显示,截至6月3日,有关泡泡玛特的投诉数量已达1338条。 投诉原因主要集中在“质量差”和“退货退款流程慢”两大问题。

此外,今年1月,泡泡玛特还因平台投诉解决率为0而被列入“315消保”黑名单。

此外,泡泡玛特还多次被指抄袭。 《每日财经报道》注意到,今年2月,泡泡玛特全新AYLA动物时装系列向公众发布,但随后被指出涉嫌抄袭知名婴童机构“DollChatueau”2017年产品。 随后,2月18日,波波马承认设计存在问题,并承诺下架并退款召回。

最终,2月18日,泡泡玛特官方在微博发出致歉,承认AYLA动物时装秀系列个别款式设计过程中存在与“DollChateau”产品设计类似的问题,该系列产品已从所有渠道下架。 退款和召回。

如果踩到人性的弱点,还能继续成功吗?

有人说,盲盒本身就是一种软博行为。

59元一个的盲盒并不贵。 大多数消费者都会本着“花钱买幸福”的理念,先买一个,试试看能否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如果你得到了重复的一个,你就想要其他的; 得到普通的,就想要稀有的;得到普通的,就想要稀有的;得到普通的,就想要稀有的。 如果你得到最喜欢的,你想要整套。

可以说,泡泡玛特了解了消费者的心理,踩到了人性的弱点,打开了市场。 然而,这种成功能否持续下去呢?

招股书显示,泡泡玛特近一半收入来自公司线下门店,零售店和机器人店(自动售货机)占公司总收入近60%。

对于这样一个依赖线下的行业来说,新冠疫情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不仅线下销售受到重创,就连在公司近年来战略中极其重要的玩具展也被无限期推迟。

值得注意的是,近三年来,盲盒经济一片繁荣,但疫情之下,如今的消费者正变得冷静理性。

不少盲盒玩家开始“退休”,在闲鱼上批量低价出售自己以前的收藏品。 一些“退休”卖家盲盒售价普遍在50元以下,一些非热门IP价格低至10-20元。

盲盒聚焦人性弱点,兜售多巴胺5到10分钟。 然而,当人们的基本生存问题受到影响时,盲盒经济的热潮也会消退。 此外,盲盒经济极度依赖线下场景。 受疫情影响,人们外出减少吉祥物设计,这也让盲盒经济降温。

从产品端来看,商家现在面临着新IP开发的困难。 盲盒经济的商业逻辑相当巧妙,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刺激购买欲望的核心仍然是精美的新品。

虽然泡泡玛特拥有80多个IP,但真正能带来大量收入的IP不超过5个。 其中,热门IP《莫莉》占收入的30%。

凡是量产的东西,只要厂家想做,就可以大批量供应,“绝版”只是一个传说。 有些人想买,但不赚钱。 商人怎么可能傻呢? 只是为了赚更多的钱。

只要是炒作,就必然存在泡沫。 在泡沫破裂之前,它会变得越来越大,诱惑一些人加入“膨胀大军”,成为“接受者”。 但物极必反,泡沫一旦破裂,就会灰飞烟灭。 当外行人听说某种东西的价格飞涨,创造出“神话”时,它可能已经“见顶”了。

公司价值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