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扫盲资料 > 打火机盲盒视频-啥都开始卖盲盒了,实在受不了了

打火机盲盒视频-啥都开始卖盲盒了,实在受不了了

原创回声新周刊

毕竟,人们必须明白,商店柜子里整齐排列的盲盒终究不能等同于“生命的巧克力”。

毕竟吃什么巧克力的人生是可以自己掌控的,而盲盒里放什么的决定权始终掌握在商家手中。

暑假到了,七夕节即将来临。 两大黄金消费时段下,不少商家的营销动作肉眼可见。 各种促销和折扣让人应接不暇。 在众多广告中,人们已经熟悉的一种营销方式仍然格外引人注目——盲盒。

日前,北京稻香村推出七夕限定“巧果”盲盒,还开发了珍珠奶茶、覆盆子、葡萄等一系列创新口味,完美再现了“生活”的惊喜感觉。是一盒巧克力”; 这款旅行APP推出了“暑期旅行盲盒”打火机盲盒视频,不仅可以发行机票、火车票,还可以发行酒店、景区门票。 有媒体记者亲自测试,花了8.8元购买了盲盒。 八大奇迹博物馆门票。

半个月前,北京稻香村的七夕盲盒已经上架。 /微博@北京民声

作为近年来最流行的营销方式之一,盲盒在吸引消费的能力上似乎依然不让人失望。 然而,纵观整个盲盒市场,一方面,“盲盒+”的营销模式在各类商品的销售中被疯狂模仿;另一方面,“盲盒+”的营销模式也被疯狂模仿。 尴尬的境地。

去年12月,国内盲盒行业的鼻祖泡泡玛特在港交所上市,将盲盒神话再次推向高潮。 但上市热度持续的时间很短。 自今年2月中旬以来,泡泡玛特股价已经经历了近三个月的下跌。 直到5月中旬,一路下跌的股价才终于回升,回到千亿市值。

然而,面对这股回暖的市场,人们对泡泡玛特乃至整个盲盒行业的预估却不再像去年底那样乐观。 泡泡玛特被称为“泡泡玛特”的调侃背后,曾经风光一时的“盲盒热潮”面对各种丑闻和乱象,却遇到不少争议。 开盲盒的快乐体验还能持续多久? 给出明确的答案可能变得越来越困难。

一切皆可盲盒

“开启”所有财富密码

2015年,日本电视台制作了一部深夜连续剧《扭蛋哥哥》。 故事里有一台神奇的扭蛋机。 当扭蛋打开时,里面装的不是奖​​品,而是活生生的兄弟。 而故事的主角,12岁的小学生美子,立刻就受到了打击,第一个扭蛋就画出了一个颜值和智商都很出色的S级哥哥。

但事实是,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人都与这种偶黄体质无关。 他们更像是剧中的另一个小女孩夏子,身边似乎有五个“嘎查兄弟”守护着。 开心姐,其实抽到的兄弟中没有一个是真正让她满意的,她每天还是要坚持站在扭蛋机前,努力摆脱非酋的命运。

画出一个帅气的哥哥是很多女孩玛丽苏的梦想。 / 日剧《扭蛋哥哥》

如今的各种盲盒虽然还没有发展到可以开“哥”的地步,但已经是花样百出,让人欲罢不能。 2019年,天猫国际发布的《95后玩家剁手榜》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有20万消费者在盲盒上的花费超过2万元,有的甚至一年花费数百万美元购买盲盒。 。

纵观国内新潮游戏市场,盲盒确实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顶流”。 据艾媒咨询统计,2016年至2020年,我国盲盒行业市场规模连续四年增长,达到294.8亿元。 据预测,2023年这一数字将激增至574.6亿元。

依靠产品的不确定性卡通人物,盲盒经济往往打击的不是消费者对产品本身的需求,而是人们在购买产品本身的过程中享受到的快乐体验。 随着盲盒在潮流游戏行业的爆发,“盲盒+”模式迅速蔓延至各类商品的销售,文具盲盒、零食盲盒、化妆品盲盒、服装盲盒……在“一切都可以盲目”目前,六年前曾经作为女孩幻想出现的“盲盒兄弟”很难说没有被一些大脑子商家认真考虑过。

毕竟,象牙山著名企业家谢广坤、著名舞蹈家赵四可以有盲盒,博物馆待发掘的考古文创可以有盲盒,历史悠久的中华打火机可以有盲盒。 它被一个盒子盖着”。

一种新的财富密码横空出世,盲盒成为时下最有效的营销手段。 任何装进盲盒的产品都成为SSR种子玩家。 哪怕原本只是一块平庸的五花肉。

南京90后摊主王小雨推出“菜市场盲盒”,线上线下同时销售,很受欢迎。 /视觉中国

各类盲盒产品都被消费者面对未知的好奇心和求胜欲所锁住。 年轻时的90后,就是靠着这股不屈的劲头,碾碎了一袋又一袋的浣熊面,誓要集齐一套完整的人物卡,发挥屡败屡战的精神。

谁能想到,十几年过去了,商品营销的原理依然如故,而那些在隐藏式盲盒前陆续迈步的人,其实也是同一群人。

从IP起家的盲盒还能流行多久?

2016年,泡泡玛特签约香港设计师王明欣设计的卡通人物莫莉,从此为盲盒经济席卷全国的势头按下了启动按钮。 然而,当各行各业都在享受“盲盒+”模式时,回顾泡泡玛特本身的发展,似乎已经不再那么尽如人意。

2020年,泡泡玛特公布财报数据,营收同比增长49.32%。 乍一看,涨幅确实令人欣喜,但要知道,2018年和2019年,这个数字依然是惊人的225.95%和226.80%。 与此同时,不仅增速明显放缓,体现在营收水平上,泡泡玛特的销售净利润也从2019年的26.8%下降至20.82%。 残酷的数字说明了一个事实:曾经被捧上神坛的泡泡玛特,无疑已经逐渐走出了经济奇迹的光环。

营销不确定性的盲盒越来越难以预测自己的未来。 /图形创意

至于原因,一方面自然是盲盒经济在各行各业的普及,导致这块大蛋糕不再是泡泡玛特家族的专属。 随着“盲盒+”营销模式的强势普及,从麦当劳、迪士尼、星巴克、宜家等拥有强势IP的商家,到无数的小零售商品都试图以盲盒的形式来增加产品的吸引力。 参与几乎保证赚钱的整体营销形势。

去年12月,星巴克推出圣诞盲盒系列。 / 微博@星巴克中国

除了这些“跨界玩家”之外,还有一批直接在潮流游戏行业和泡泡玛特分享份额的品牌。 拥有《樱桃小丸子》、《罗小黑》等知名IP授权的收藏玩具品牌52TOYS在今年逐渐崛起。 又一新动作,在“奥特曼系列宇宙英雄”诞生55周年之际,与上海新创华文化合作举办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同时也将推出奥特曼系列收藏玩具。

而以夹娃娃机起家的十二楼文化也势头强劲。 手握“龙草燕段子”、“托比系列”等多个热门IP,十二楼在盲盒行业的竞争力日益增强。 越来越多。

拥有多个IP在手,十二楼在盲盒行业竞争中的前景不容小觑。 /微博@十二堂文化

在盲盒经济火热的形势下,当河南博物院也能凭借考古盲盒走红的时候,人们已经可以清楚地发现这种模式背后隐藏的真相——作为一种营销机制,“盲盒”的形式几乎可以它零门槛复制,真正能让品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的,是IP。

泡泡玛特发展的下滑,本质上也可以归咎于IP。 泡泡玛特自2010年成立以来,截至2020年的十年间,公司已开发85个IP,其中12个为自有IP,22个为独家IP。 除了Molly之外,泡泡玛特推出的DIMOO、PUCKY、THE MONSTERS等系列也逐渐崭露头角。 但不可否认的是,与Molly曾经创造的辉煌相比,这些新IP在市场上的表现确实有些平庸。

去年6月1日,泡泡玛特招股书也直言公司过度依赖单一IP的风险:“Molly这个爆款产品对财务至关重要,不能保证我们能开发并找到一个IP类似于莫莉。替代品”。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沉萌在接受央广网采访时一针见血地指出,泡泡玛特如今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持续创造IP粘性和产品惊喜的瓶颈。 从打造消费体验感出发,“仪式感”的维护可谓盲盒经济最神圣、不可动摇的第一定律。 无论是打开的盲盒不再足够赏心悦目,还是打开盲盒的过程本身已经不能带来惊喜的体验,都是对盲盒经济不可逆转的致命打击。

创造奇迹的泡泡玛特能否续写新的神话? /图形创意

当然,面对发展风险,泡泡玛特并不甘心陷入僵局。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泡泡玛特的目标是打造像迪士尼一样的“时尚游戏行业IP帝国”。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泡泡玛特也在IP开发上大力发力,不仅在潮流游戏领域持续深耕,还做出了诸多跨界尝试。

但单从营收成绩来看,只能说泡泡玛特目前的尝试效果还远远不够理想。 想要跨越IP这一坎,仍然是一条漫长而艰难的路。

消费者被困在潘多拉的盲盒中

除了IP缺乏吸引力之外,沉萌在采访中还指出,盲盒经济面临的另一大风险在于政策调控的压力。 更加严格的管理手段背后,实际上所指向的是盲盒经济从“惊喜”到“惊恐”的种种市场乱象。

去年12月底,泡泡玛特因一家门店被曝“二次销售”而遭遇彻底翻车。 期待已久的盲盒竟然是被别人打开过的二手货,就像买了一件被别人穿过留下污渍的衣服一样。 喊出粉。 受此次风波影响,12月份刚刚在港交所上市的泡泡玛特股价也随之下跌,名利双收。

“盲盒+”模式归根结底还是体验经济。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会是什么味道。” 大概就是盲盒营销直击人心的全部真相吧。 但一旦这种体验感被破坏,盲盒就变成了潘多拉魔盒。 打开的那一刻,惊喜又惊惧,不知道哪个先到。

近日,武汉一女子在网上购买汉服盲盒,收到一件道教服饰。 /抖音@秦皇岛日报

更重要的是,在各商家狂轰滥炸“盲盒+”概念的营销下,很难说这种体验到底是来自于消费者自身的真实感受,还是纯粹是商家营销的产物。 而当消费者沉迷于盲盒消费带来的满足体验时,成瘾和盲目消费的风险也随之而来。

仅今年上半年,中消协就连续发表两篇文章评论盲盒营销和消费问题,指出“过度营销”、“虚假宣传”、“质量低劣”等问题。 在4月23日的第二条帖子中,中国消费者协会直接点名了市场上一款名为“门票盲盒”的产品。 两三杯奶茶的价格,就可以买一张去任意城市的单程票。 “说走就走”的浪漫一度吸引了大批消费者趋之若鹜。

统计显示,飞猪推出的“66机票盲盒”带动端午假期乘飞机出行人数同比增长260%。 /《河南商报》

然而,赢得暗藏金币和廉价机票的惊喜,以及成功抵达心仪目的地的喜悦,毕竟属于少数幸运儿。 对于更多人来说,出票时间无法请假、抽到连名字都没听过的目的地、买不到回程机票、甚至抽到的航班突然取消、退票问题而平台扯皮等一系列频繁发生的情况的结果,是更加真实的“票盲盒”消费体验。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已有300多起有关机票盲盒的投诉,其中包括去哪儿、同程、飞猪等大型旅游平台的名字。 当初66元、99元等白菜价所引发的期待有多么强烈,但现在人们已经深刻认识到这些营销方式的陷阱。

属于盲盒的想象很欧式打火机盲盒视频,但现实是非酋永远占多数。 /“黑猫投诉”平台

如果说,这种过度营销所谓“惊喜感”的盲盒只是得罪了消费者,那么还有一些盲盒越来越偏向于追求消费者的体验,直接跌破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今年5月初,爱心人士在成都一送货点救助了数百只被放入“宠物盲箱”的小猫小狗,引发舆论哗然。 盲盒里的宠物被装进密闭的快递箱,有的小动物感染了疾病,有的甚至死亡。

不只是小猫小狗,在媒体对“宠物盲盒”的调查中,乌龟、仓鼠、寄居蟹等都成为了盲盒商品,价格低则几十元,高则上千元。 许多买家收到了生病、残疾甚至死亡的小动物。 退款投诉不成功吉祥物设计,他们花高价带小动物去就医,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小动物几天后终于从快递箱里重见天日。 他们生病然后死了。

此时的盲盒里不再藏着惊喜和快乐,只有病态追求刺激带来的震撼和残酷。

无底线营销“惊喜”,盲盒经济已经开始走向极端。 /《北京青年报》

作为一种低成本、有效的营销方式,商家以创造惊喜和乐趣为名,凭借与消费者“一甘打一甘苦”的关系,利用盲盒模式大做文章,公然在法律灰色地带之间来回跳跃。

前段时间,央视曝光了一个所谓的“盲快递箱”。 盲盒里装的是一些被退回、无人认领的快递包裹,按数量或按斤出售。 但结局还是和之前无数的盲盒产品类似,有人拿出了“好件”,但大多数人收到的只是数据线、手机座、橡皮筋等小件,甚至是一大件。一堆空袋子和垃圾。

据介绍,除去运费,商户销售的单个“盲快递箱”的利润率可达惊人的500%。 /央视

将垃圾当作商品出售是否存在欺诈行为? 贴上“盲盒”的标签,一切似乎都变得模糊起来。 在央视的报道中,一位“盲快递盒”批发商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这种销售模式成功背后的逻辑:“其实,买它的人并不在乎里面的东西值钱不值钱,他们只是想满足一下”他们的好奇心。吸引刺激。”

正是在这样的充分自信下,“万物皆可盲盒”的财富密码大行其道。 在日益畸形的商业模式下,商家依然靠着不断变化的“盲盒公式”赚得盆满钵满,而受害者只是一批又一批怀着贪便宜、创造奇迹的心态果断下单的消费者。惊讶之后才开始抱怨。

逐渐变味的盲盒,针对的是消费者面对不确定性时的赌徒心态。 但人们必须明白,货架上整齐排列的盲盒终究不能等同于“生命的巧克力”。 毕竟吃什么巧克力的人生是可以自己掌控的,而盲盒里放什么的决定权始终掌握在商家手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于一些本来就充满套路的盲盒来说,打开盒盖的那一刻,无论是欧洲皇帝还是非酋的命运就已经决定了。

1.《2020年盲盒经济洞察报告》,Mob研究院,2020年12月25日,

2、《泡泡玛特跌落千亿坛,盲盒是“智商税”还是好生意?》,AI财经,2021年3月4日,

3、“大火的盲盒经济一路下滑,香港新股泡泡玛特目前的市场状况如何?” ”,Ed 证券,2021 年 5 月 21 日,

4、“今天盲盒里拆了什么垃圾?” “盲盒经济”的假火该降温了》,央视网,澎湃新闻,2021年6月18日

5、“机票盲盒酷吗?” 有很多抱怨! 旅游行业从业者:可能是在帮助航空公司清理库存”,《河南商报》,2021年7月13日,

6、《宠物盲盒太残忍!央视:这是背离人性》,北青网,2021年5月6日,

✎作者 | 回声

✎ 校对 | 阿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