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扫盲资料 > 买泡泡玛特的意义-卖盲盒居然比卖房子更赚钱?泡泡玛特这样收割年轻人

买泡泡玛特的意义-卖盲盒居然比卖房子更赚钱?泡泡玛特这样收割年轻人

“盲盒画,只有一次,无数次。” 多多小心翼翼地在盲盒柜子上放了一张提醒卡,牌子上写着“不要动我的娃娃吉祥物设计,以免赔款全无”。 在盲盒坑里熬了半年多,柜子里的180个盲盒,她花了1万多块钱。 她经常听说有人为了得到想要的钱,花了8000多元买下整个“盒子”。 “第一次听到的时候感觉就像在做梦,但后来我就习惯了。”

在盲盒爱好者圈子里,动辄上万的大有人在。 有的人只是在坑里花了3天3000元。 有人计算后发现,花在盲盒上的钱足够买一辆中等价位的车了。

年轻人几乎不需要解释什么是盲盒。 它的部分魅力在于,你只知道你可能会得到哪个系列的流行玩具,但你并不确定。

靠着让人抓狂的盲盒,泡泡玛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泡泡玛特”)不仅摆脱了亏损,还一路开始大赚,并且很快就会上市。 12月1日,泡泡玛特宣布正式开启公开发售,预计12月11日在港交所上市,成为国内首只“盲盒股”。

资本市场对泡玛特表现出了大手笔。 泡泡玛特宣布计划在全球发售1.357亿股股份,发行范围为每股31.5港元至38.5港元,并额外拥有15%的超额配售权。 假设在发行区间上限完成定价,宝玛特本次IPO最多筹资52.24亿港元(约合6.7亿美元),IPO后估值将达到70亿美元,接近460亿元人民币。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泡泡玛特的估值就“膨胀”了近23倍。 2019年4月,泡泡玛特从新三板退市时,按前一日股票最终成交价计算,市值20亿元。 小盲盒给泡泡玛特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2017年至2019年,泡泡玛特净利润快速增长,从156.9万元增至4.51亿元,增长约289倍。

在一定程度上,卖盲盒成了比卖房子还赚钱的生意。

招股书显示,自2018年以来,泡玛特经营的品牌产品毛利率已超过70%,2019年毛利率为71.3%。 以当年51元的盲盒平均售价计算,成本仅为14.6元。

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宝玛特自营品牌产品毛利率超过70%

在泡泡玛特的毛利率面前,大多数人心目中的暴利代表——龙头房企不是对手。 财报显示,2019年万科集团毛利率为36.25%,其中房地产及相关业务结算毛利率为27.2%。 2019年,恒大的毛利率为27.8%。 相比之下,泡泡玛特品牌产品的毛利率几乎是龙头房企的两倍。

但“盲盒第一股”泡泡玛特也不全是好消息。 抄袭纠纷和质量风波笼罩已久。 2020年2月,大量用户质疑其产品设计涉嫌抄袭,引发集体维权。 不少用户在社交平台上训斥,“我不会再买了!” 该问题累计被投诉2400次。

对于泡泡玛特来说,它更大的问题是要回答“如何让年轻人留在盲盒里”。 资本和市场都在等待答案。

盲盒造富:3年净利润增长超289倍,

创始人身家暴涨,亏损门店大幅增加

玩家疯狂“剁手”的盲盒成就了年仅33岁的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的巨额财富。

泡泡玛特听证会后数据显示,IPO前王宁持股比例为55.22%,以70亿美元市值计算,估值约为38.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3.1亿元)。 2020年4月,王宁入选《财富》“中国40位40岁以下商界精英”榜单。 同名单中,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滴滴创始人程维等同列。

可几年前的2016年,别说和泡泡玛特一起成为商业精英,更是陷入越来越严重的亏损,这让王宁很是担心。

当时,泡泡玛特的定位是“时尚零售公司”。 其产品包括玩具、家居生活、数码音像等。它销售零食和糖果,以及服装配件,主要通过“低买高卖”模式。 赚取渠道差价,目标是成为潮流杂货界的屈臣氏或丝芙兰。

先批发后零售的生意不好做。 据宝玛特新三板年报显示卡通人物,2015年亏损1655.5万元,2016年亏损同比增长92.5%至3015.7万元。

盲盒给陷入困境的泡泡玛特带来了转机。 一位泡泡玛特高管事后对媒体回忆说,“王宁的一条微博可能值一个亿。” “除了收藏Sonny Angel(注:日本潮流玩具品牌),你还喜欢什么?” 王宁发现,以盲盒模式为主的桑尼天使销售额几乎占到泡泡玛特的30%。

很多人的回答都是一样的,“Molly”。 获得IP授权后,泡泡玛特开始以盲盒模式运营,试图摆脱“渠道商”,转型为以IP为核心的“潮流玩具公司”。 在招股书中,其定位为“中国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潮流玩具公司”。

转向IP和盲盒,泡泡玛特赚钱比靠渠道要容易得多。

据宝玛特香港IPO听证会后数据显示,目前运营IP 93个,其中自有独家IP 37个,非独家IP 56个。 2019年营收16.83亿元,较2015年增长逾36倍,近两年营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同比增长超过200%。 2017年至2019年,泡泡玛特净利润飙升,从156.9万元增至4.51亿元,增长约289倍。

高速奔跑的泡泡玛特正在调整商业模式,实现从“卖渠道”到“卖IP”的转变。

泡泡玛特拥有为其运营的IP开发产品的权利,属于“品牌产品”。 此外,它还通过销售第三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来赚取差价。 但与品牌产品相比,第三方产品的IP为他人所有,泡泡玛特无法拿到利润的“大头”。

“我们实行以品牌产品为主,精简第三方产品的经营策略。”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泡泡玛特品牌产品营收为6.87亿元,占总营收的84%。 2017年,品牌产品的收入占比仅为29%。 它在招股说明书中强调,“我们将战略性地将资源转移到品牌产品上”。

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一直做渠道商的泡泡玛特也在努力收回批发和零售环节的差价。

泡泡玛特的销售模式分为直销和批发。 直销包括零售店、在线渠道和机器人商店。 截至2020年上半年,零售门店136家,机器人门店1001家。

与直销给消费者相比,在批发模式下,泡泡玛特需要将部分利润转移给经销商,毛利率远低于直销,直销几乎腰斩。 2017年以来,泡泡玛特批发收入占比逐渐下降,从2017年的18.9%下降至2019年的6.6%。

2017-2019年,批发渠道收入占泡泡玛特收入的比重一直在缩小

相应的,零售店和机器人店的开张速度也越来越快。 2019年,泡泡玛特新开零售门店52家,机器人门店565家,同比增长近2倍。 其在招股书中表示,计划继续增加一二线城市的门店数量。

店铺开得越来越快,但赚钱却不像以前那么容易了。 其招股书显示,2019年上半年至2020年上半年,在零售门店,同店营收下滑23.1%,机器人门店降幅更大,跌幅超过50%。 泡泡玛特解释称,主要原因是门店受疫情影响暂时停业。

同期,亏损门店数量也大幅增加。 亏损机器人门店数量增长逾5倍至231家,零售门店亏损占比从5.4%上升至11.2%。 也就是说,2020年上半年,每10家泡泡玛特零售店就有1家亏损。

暴利盲盒:51元品牌盲盒,

毛利或超36元,毛利率是恒大的2.5倍

然而,年轻人创业的盲盒,依然比大多数人想象的更赚钱。

根据泡泡玛特的招股书,品牌产品的IP由泡泡玛特运营,生产交给第三方厂商。 自2017年以来,品牌产品的毛利率从64%上升到2019年的71.3%。2019年,房企龙头恒大的毛利率为27.8%,泡泡玛特为2.5倍那。

这意味着买泡泡玛特的意义,每卖出一件品牌产品,泡泡玛特只需支付不到30%的成本。

“如果你看到它的物理本质是一堆塑料买泡泡玛特的意义,确实如此。但除了这些,很多产品还会带来心理溢价。” 创始人王宁解释盲盒的高溢价,是“集邮般的满足感”和“精神陪伴的需要”,“如果把莫莉的头拔出来,是个U盘,没多少人会买它。”

谁在为“低成本、高利润”的盲盒买单? 是年轻人。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的报告,泡泡玛特的消费者年龄介于15至40岁之间。 他们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一代,对反复购买潮流玩具表现出很高的忠诚度。 度,并且可以接受更高的零售价。 王宁在一次活动中强调,泡泡玛特75%的顾客都是女孩,泡泡玛特之所以能“破圈子”,对增加女性消费群体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王宁找到了从年轻人身上挣钱的方法。 从在校园里摆摊卖饰品开始,他的目标就一直聚焦在年轻人身上。

王宁上大学时在学校旁边开了一家格子店,把场地租下来切出来出租,主要卖饰品和文具。 泡泡玛特2010年成立后,早期业务为“时尚产品连锁零售业务”。 在新三板发布的报告中,泡泡玛特将自己描述为“为都市潮流青年打造全新的Life Style体验”。 他曾对创业团队说,“现在你们有两个选择,要么十年后和我一起上电视,要么十年后在电视机前看我们上电视。”

但这些生意都算不上成功,年轻人的钱也不是那么容易赚到的。 后来王宁发现,年轻人愿意为“感性消费”买单。

“理性消费,人会精打细算,但感性消费又是另一回事,更重要的是物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而不是实用性。” 王宁在接受采访时以LV为例,“LV从不打折,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购买梦想。我们这一代人和前几代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不仅仅满足于刚需的产品。”

不具备“实用性”的盲盒支撑着泡泡玛特的大部分营收。 其在香港上市聆讯后的数据显示,自2017年以来,盲盒营收占总营收的比例持续提升,由2017年的57.8%攀升至2019年的80.7%,2019年盲盒销售额约为24.45%。万元,实现营业收入13.59亿元。

泡泡玛特不得不加大投资,以留住对他们有“情感过滤器”的年轻人。 与近两年营收同比增速超200%相比,其广告营销费用增长更快。 2019年,泡泡玛特营销投入5380万元,同比增长4倍多。 为吸纳新粉丝,提升用户忠诚度,计划进一步加大营销力度。

IP隐忧:抄袭纠纷引发用户集体维权,

单一重磅IP收入占比30%

“这不还是坑吗?设计师的言论触犯了我的底线。” 多多的一位“宝贝朋友”愤怒地将展示柜中的泡泡玛特产品收进箱子,并“在视频中劝我”“退”别人,“希望大家擦亮眼睛,花钱舒心。”

原因不是质量问题,而是“情感”缺陷。 2019年,泡泡玛特运营的IP之一“FLUFFY HOUSE”的设计师在国外社交账号发布疑似涉港不当言论,引发粉丝大规模抗议。 虽然泡泡玛特宣布下架该IP的所有商品,但此举并没有安抚所有用户。 有粉丝评价“太疼了”。

这不是泡泡玛特第一次面临IP带来的争议和风波。 为IP和故事付费的消费者也更容易因为IP的情感缺陷而消失。

2020年2月,泡泡玛特推出全新AYLA动物系列盲盒。 大量用户质疑其设计与DollChateau的人偶相似,被指抄袭,引发集体投诉和维权。 DollChateau在微博上表示,“我发现泡泡玛特新推出的部分盲盒产品与我们的产品过于相似。” 有网友发布视频宣布不再购买泡泡玛特产品,并痛斥其靠抄袭赚钱的“抄袭玛特”。

2020年2月,泡泡玛特就AYLA动物时装秀系列产品设计问题致歉

此事发酵后,泡泡玛特官方微博约一周后发布道歉声明,称“个别款式设计过程中存在问题”,产品全渠道下架召回。 然而,这种意犹未尽的举动可能会对其品牌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害。

“知识产权是我们业务的核心。” 泡泡玛特在招股书中强调,创始人王宁也多次表示,“真正吸引用户的不仅仅是盲盒开箱带来的惊喜,更重要的是盒子里装的是什么。” 泡泡玛特正在加速扩充IP资源池,预计2020年将推出30个新IP。

除了保证IP没有问题,泡泡玛特还担心被别人盗用。 天眼查显示,2020年,由于知识产权纠纷,宝玛特为维护自身权益提起诉讼57起。

贸然扩大IP资源池,可能会引发更多的“翻车”和麻烦,但泡泡玛特恐怕也别无选择。

“一家之主”莫莉撑起了泡泡玛特的大部分收入。 截至2020年上半年,其运营IP总数为93个,但其收入严重依赖热门IP。 2017年,Molly创造的收入占总收入的近90%。 随着泡泡玛特不断拓展IP,其他IP的创收能力持续增长。 不过截至2019年,一个Molly IP产生的收入占比32.9%,加上第二大IP PUCKY,两者收入合计占比55.7%。

招股书显示,Molly和PUCKY为泡泡玛特带来了大部分收入

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并不是什么好事,这意味着更高的风险。 券商东吴证券在研报中表示,潮流文化迭代过快,泡泡玛特核心IP生命周期加速老化,将直接影响公司业务。

泡泡玛特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正在减少对莫莉的依赖,但隐忧依然存在。 其在招股说明书中指出,“如果Molly受损或无法维持目前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无法保证我们能够开发或找到可比IP作为替代品。”

此前王宁曾多次表示,再给泡泡玛特5年时间,大众会认为泡泡玛特是中国最像迪士尼的公司,“会有很多像迪士尼一样非常有价值的超级IP”。 ”。不过,在上市路演中,泡泡玛特换了个措辞,“对内不再强调争做中国的迪士尼,而是立志成为中国的泡泡玛特。”但在资本市场上,“中国的泡泡玛特”仍需想出更多的超级IP来说服投资者。

你知道泡泡玛特吗? 您如何看待即将上市的泡泡玛特?

作者|唐霁

编辑|王必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