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盲盒批发市场-两年市值缩水千亿,泡泡玛特乐园难救市场
新的增长点很难找到,新的故事也很难讲。 业绩增长承压的泡泡玛特(06682.HK)的困境,全写在最新的半年报里。
曾经的潮流玩具之王、“潮流玩具第一”的泡泡玛特主题城市公园于9月26日在北京朝阳公园开业。
据泡泡玛特此前公布的2023年半年报显示,其会员留存率创上市以来新低。
▲图片来源:泡泡玛特官方微信
《不二研究》发现,根据泡泡玛特半年报,在会员复购率这一关键指标上,泡泡玛特上半年会员复购率从去年同期的47.9%下降至44.5%。去年期间。 目前泡泡玛特主要面临会员复购率下降、核心IP影响力难以持续等问题。 据“富士研究院”了解,泡泡玛特的产品主要以形象IP为主。 然而,这些 IP 背后并没有任何保证。 没有故事支撑; 在内容和形象丰富的IP中,其产品必然显得单薄,培育和孵化新IP的能力尚未显现。
泡泡玛特是一家以盲盒行业崛起的潮流玩具公司。 重点关注全球艺术家发掘、IP孵化运营、消费者接触、潮流玩具文化推广、创新企业孵化与投资等五个领域。
截至10月10日港股收盘,泡泡玛特收报2.360港元/股,对应市值318.9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297.35亿元); 与2021年6月市值高点1447亿港元相比,市值缩水7.796%%。
《不二研究》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泡泡玛特营收28.14亿元,同比增长19.3%; 同期,其调整后净利润为5.35亿元,同比增长42.3%。
今年上半年,泡泡玛特三大核心IP——SKULLPANDA、MOLLY、DIMOO的销售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18.7%、14.6%、12.9%; 销售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13.99%、1.75%、1.75%。 21.30%; 与去年同期相比,同比下降分别为138.31%、96.55%、24.30%。
泡泡玛特核心IP收入增速大幅下滑,也能反映出其IP影响力不可持续的问题。 在此形势下,泡泡玛特仍需寻找下一个“财富密码”。
在8月份的一篇旧文(《“时尚热潮”退潮,泡泡玛特市值缩水千亿》)中,我们重点关注了拥有“潮品第一股”光环的泡泡玛特上市一年后的情况。 ,市值下跌100亿港元; 随着“潮流热潮”逐渐退去,盲盒告别了野蛮生长。
如今,泡泡玛特不仅面临会员复购率下降、核心IP持续难以吸引等问题尚未解决,还面临着新IP创造能力的质疑。
多元化布局下,泡泡玛特押宝“IP+园区”。 能否借乐园讲述新的IP故事? 于是,“富士研究”更新了8月份旧文章中的一些数据和图表。
01 “第一潮玩”泡泡玛特不再潮了吗?
泡泡玛特7月19日公布正面盈利预告,显示上半年营收增速预计不低于18%,净利润同比增长预计不低于40%。 根据泡泡玛特此前公布的2022年年报,其2022年净利润为4.76亿元,同比下降超过40%。
据泡泡玛特年报显示,2020年至2022年,泡泡玛特毛利率逐年下滑,分别达到63.4%、61.4%、57.5%。 《富士研究》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泡泡玛特为了防止用户流失而增加了原材料、模具、设计和授权等成本; 2020年,泡泡玛特销售成本为9.19亿元,2022年已升至19.6亿元。
▲图片来源:泡泡玛特官方微信
泡泡玛特是一家以盲盒行业崛起的潮流玩具公司。 2020年12月登陆港股市场,“富士研究”发现,虽然上市后两个月内股价上涨超过50%,但市值随后腰斩近一半。 次年3月最低点仅为每股46.47港元,市值从高位1505.92亿港元回落。 超过850亿港元。
2021年上半年,泡泡玛特股价小幅上涨,创近三个月新高,市值重回千万级别。 然而好景不长,泡泡玛特的股价始终处于下行区间。
这是否意味着泡泡玛特泡沫即将破裂? 在老牌玩具厂商、互联网巨头加速进军的“后潮流玩具时代”,泡泡玛特有哪些优势?
02 王者光环褪去,隐忧渐显
泡泡玛特的创业故事符合大多数年轻人的成名幻想。
2008年,大学生王宁创办了一家格子店。 2010年,专营潮流百货的“泡泡玛特”品牌正式诞生。
闲置两年后,王宁获得了当时知名天使投资人麦刚的200万元投资,随后在年轻市场迅速崛起。
2015年,时尚百货行业陷入衰退。 王宁转向潮流娱乐产业,推出了《莫莉》和《Pucky》两个热门IP,并于2020年12月在港股上市。
安琪转向上市八年来,泡泡玛特估值增长超万倍。 此时,王宁年仅33岁。 与此同时,深受Z世代喜爱的泡泡玛特也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 香港上市首日股价飙升79%,总市值最高达到1472亿港元,市盈率高达280倍。
这似乎是泡泡玛特最辉煌的时刻。 随着一系列负面消息的发酵,平静下来的市场开始回归理性。
《不二研究》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泡泡玛特营收28.14亿元,同比增长19.3%; 同期毛利润16.98亿元,同比增长23.94%。
从历年财报来看,泡泡玛特的营收从2018年到2020年都处于快速增长状态,同比增幅分别为225.49%、227.19%、49.32%。 但2022年营收增速仅为2.81%,远低于前两年。 49.3%和78.7%。
与此同时,毛利润增速也明显放缓泡泡玛特盲盒批发市场,从2018-2021年的296.03%、265.85%、46.2%、73.09%,降至2022年的-3.77%。
从毛利率来看,泡泡玛特的毛利率从2018年到2022年逐年下降,分别达到57.9%、64.8%、63.4%、61.4%和57.5%。 今年上半年,泡泡玛特毛利率为60.4%。
“富士研究”认为,为了防止用户流失,泡泡玛特不得不提高流程质量。 由于拆解件数量增加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毛利率有所下降。
2021年4月,泡泡玛特将新品价格从原来的59元提高到69元,引发消费者大规模“质疑浪潮”。
泡泡玛特回应称,涨价是为了应对原材料PVC(聚氯乙烯)价格上涨。 《富士研究》发现,2020年第四季度PVC价格达到十年来新高,进一步摊薄了泡泡玛特的毛利率。
“富士研究”认为,产品涨价的根本原因是泡泡玛特业绩增长受到阻碍。
此次涨价并不涉及核心IP,显然是在考验泡泡玛特对消费者价格的敏感度。 虽然涨价有利于业绩提升,但从长远来看,无异于杀鸡取卵。 单品加价10元,整盒12个加价120元。 此次调价对于很多重复购买的老玩家来说并不友好,情绪反弹在意料之中。
由于潮流效应,潮流娱乐行业的进入者有所增加。 52Toys、IP Station、IPSTAR潮流娱乐星球等品牌备受关注。 用户选择增多,泡泡玛特失去了新鲜感。
虽然泡泡玛特仍以8.5%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但如果为了保持业绩而自愿放弃价格优势,更多用户会转向竞品; 再加上品控不力、售后不及时等负面消息,“潮流第一玩家”的光环正在褪去。
泡泡玛特要面对的不仅仅是自身业绩的低迷,还有来自外部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
03 Molly满身灰尘,很难找到热门产品。
泡泡玛特通过相对实惠的盲盒娃娃普及了潮流玩具。 除了售价60至70元一个的盲盒外,泡泡玛特还有其他更高端的产品线,比如人偶、BJD等衍生品。
IP是泡泡玛特的业务核心。 2023年上半年收入主要依靠自有IP和独家IP,占比76.9%。 其中,SKULLLPANDA、MOLLY、DIMOO三个核心IP的销售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18.7%、14.6%、12.9%。
过度依赖单一IP会对收入产生较大影响。 其中,老牌爆款车型MOLLY23 2023年上半年表现疲软,销售额4.11亿元,收入占比14.6%,同比增长1.8%。
截至2023年6月30日,泡泡玛特自有IP和独家IP贡献了76.9%的收入,其余15.0%来自授权IP。
“富士研究”认为,由于不少独占IP只有1-2年的合作期限,且有使用权限制,独占和授权IP贡献的收入比例过高,会导致利润不稳定的风险。 曾经被视为第二大独家IP的PUCKY在老IP到期后尚未展现出培育和孵化新IP的能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泡泡玛特迫切需要寻找下一个“财富密码”。
据“富士研究”称,与迪士尼先有故事、后有形象的IP开发方式不同,泡泡玛特的IP背后没有故事,仅靠精美的外观来赢得人心。 虽然这种方式看似效率较高泡泡玛特盲盒批发市场,但在内容丰富、图像丰富的IP背景下,难免显得单薄。
《富士研究》认为,泡泡玛特的IP还远未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一方面,新进者如梦想、MedicomToy、52Toys、十二玩具等潮流玩具公司,以及网易、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要么拥有阴阳师等知名IP,要么积极与大IP合作比如HelloKitty,在场边互相对战。 马特用热切的目光看着。
另一方面,与其他国内销量前十的IP相比,如长草燕姬、我的皇帝万水、小琥珀、罗小黑、阿狸等,泡泡玛特没有故事,没有历史,因此不可避免地会有用户流失的担忧。
泡泡玛特创立之初,王宁就特别注重线下门店布局。 但2022年受疫情影响,线下零售店、机器人店开业明显放缓。 2023年上半年,线下渠道新零售门店19家、机器人门店118家,实现总收入14.5亿元,线上渠道实现收入8.17亿元,同比下降16.4% 。
线下渠道的扩张带来了高额的用工成本。 员工福利支出从2022年上半年的2.06亿元增至2.15亿元,同比增长4.3%,拖累收入增长步伐。
或许是受到国内业务增长的阻碍,泡泡玛特开始押注海外市场。 今年上半年,其海外市场收入同比增长139.8%。
截至2023年6月30日,泡泡玛特在港澳台及海外拥有55家门店、143家机器人门店、28个跨境电商平台网站。 上半年,它在法国和马来西亚开设了第一家门店。 线下商店。
潮流玩具领域全产业链竞争壁垒主要有五点。 《富士研究》认为,泡泡玛特具有先发企业的优势,但领先幅度并不大。
比如,在渠道壁垒方面,截至今年上半年,泡泡玛特已布局340家线下零售店和2185家机器人店,而IP站也拥有900多台无人售货机。 名创优品和酷乐潮玩推出的TOPTOY,在中国拥有300多家门店。
在IP运营方面吉祥物,目前各家公司都以联合品牌和购买外部IP为主。 自有IP的产能或许是定下未来产业格局基调的重要指标。
核心IP吸引力下降,创造新IP能力存疑,领先优势不明显。 下一个爆款“Molly”会在哪里,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泡泡玛特正在失去上市之初的势头,陷入增长乏力。 在新常态下。
04 盲盒潮正在退去,未来将走向何方?
盲盒的玩法其实很简单。 同系列娃娃分为普通款和隐藏款。 隐藏模型获胜的概率约为0.69%。 在二手市场上有着几十到上千的溢价,吸引玩家反复购买盲盒。 ,增加获得隐藏资金的概率。
王宁认为,泡泡玛特不是一家盲盒公司,盲盒只是一种形式。 但不可否认的是,盲盒对于潮流玩家的出圈至关重要。
中国盲盒行业研究报告指出,盲盒人物位居95后最“烧钱”爱好之首。 天猫发布的《1995年后玩家名单》也显示,每年有20万硬核玩家在盲盒上的花费超过2万元。
除了售价几十元的盲盒娃娃,泡泡玛特也在尝试走高端路线吉祥物,挖掘更大的客单价。 泡泡玛特想要打造“年轻人的第一个收藏品”,推出高端产品线MEGA Collection系列。 每款全球限量发售3,000套,单价4,999元。 卖点是限量版的收藏价值。
▲图片来源:泡泡玛特官方微信
然而高价产品却被不少消费者诟病为“智商税”。 他们认为高价是建立在营销炒作的泡沫之上的,流行是不可持续的。 随着疫情持续三年的影响,消费分级加剧,年轻顾客已经很难连续下单具有一定赌博性的盲盒产品。
虽然泡泡玛特乐园内的限量版人物售价依然在250元以上,但泡泡玛特的很多高端收藏系列已经出现了“有价无市”的局面。 “现在任何人都很难买得起几千元的手工制品了。”
目前,盲盒市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外部负面消息。 今年6月,针对盲盒市场的各种乱象,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为盲盒经营划定红线,鼓励盲盒经营者加强合规管理。
中国消费者协会也曾发文提醒消费者不要抱着投机、赌博的心态购买盲盒。 新华社也认为,盲盒为劣质产品提供了便利。 再加上宠物盲盒等不当创新引起的批评,整个盲盒体系受到质疑。
“富士研究”认为,盲盒的商业空间是由稀缺性和重复决策的成瘾创造的。 不能仅仅依靠复制IP。 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就很难实现持续的生产力。
虽然对于泡泡玛特来说,商业底盘就是卖IP产品。 从上游IP设计,到中游零售,再到下游二手交易和娃娃改装,产业链已经趋于成熟,但高利润的盲盒行业却随着更多进入者的到来而开始卷入。 泡泡玛特显然已经感受到了生存危机。 除了盲盒的形式,泡泡玛特还需要进行新的探索。
▲图片来源:泡泡玛特官方微信
近年来,泡泡玛特积极开展跨界联名,与肯德基、万能冰淇淋、奈雪的茶、CLOT、Champion等品牌合作。 近期,泡泡玛特也跨界汽车领域,与雷克萨斯推出限量联名产品。
今年5月,泡泡玛特公布了旗下首款游戏《梦想家园》的PV,并计划于今年上线。 整合了泡泡玛特热门IP。 不过,他们似乎也在试图通过依靠手游来聚集用户、促进交流来填补社交空白。
除了手游之外,城市公园是泡泡玛特进军的新领域。
9月26日,位于北京朝阳公园的泡泡玛特城市公园正式开业。 开园当天,公园就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时尚爱好者的圣地。
潮流玩具是情感消费,核心价值是“陪伴”。 作为线下IP伴侣场景,泡泡玛特乐园从选址、设计到运营,甚至园区内的演出,都力求为粉丝提供一个有情感价值的环境。
不难看出,泡泡玛特希望通过公园等多种方式让IP沉淀更多故事,加深与会员的情感联系,进一步吸引年轻人。 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仅仅依靠天堂是不够的。
泡泡玛特近78%的主要用户画像集中在18-35岁人群。 为了留住用户,泡泡玛特开展全渠道会员运营。 2023年上半年,注册会员总数3038.8万人,新增注册会员438.4万人,会员贡献销售额92.2%。
新会员的加入稀释了单个会员的付费,成长为深度用户需要较长的时间。 此前,泡泡玛特就已经面临用户复购率下降的问题。 会员回购率为44.5%,创上市以来新低。
潮玩第一股能走多远,取决于泡泡玛特能否戳破盲盒经济的泡沫,回归产品和服务本身。
05 城市天堂很难拯救
“创造潮流,传递美丽”,这是泡泡玛特的品牌口号。 尽管王宁在港交所敲锣时表示,潮流玩法赛道是泡泡玛特开创的,但目前泡泡玛特保持第一的压力很大。
如今,泡泡玛特不仅面临着会员复购率下降、核心IP持续难以吸引等问题尚未解决,还面临着新IP创造能力的质疑。 《富士研究》认为,泡泡玛特的产品主要以形象IP为主,但这些IP背后没有故事支撑; 在内容和形象丰富的IP中,其产品难免显得单薄,新IP的培育和孵化能力尚未显现。
多元化布局下,泡泡玛特押宝“IP+园区”。 泡泡玛特能否借助城市公园讲述新的IP故事,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参考:
1、《泡泡玛特市值暴跌500亿,它的烦恼不仅仅是涨价》,猎云网
2、《揭开泡泡玛特估值“盲盒”》,BT财经
3、《泡泡玛特市值缩水80%,盲盒告别“野蛮生长”》,《零售商业金融》
4.《盲盒正在消退,天堂会来救援吗?》 |氪财经·大事件》,36氪财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作者:富士研究,36氪经授权发布。